“到了,到了!”8月22日下午6时多,在潇潇阵雨中,随着岸上人们热烈的欢呼声,一艘从台湾开来的渔船在霞浦三沙港区大古镇码头徐徐靠岸。这是霞浦(三沙)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设立以来,第一批上规模的台湾水产品登陆三沙码头,也是“桑美”台风过后,第一批大规模在三沙上岸的台湾水产品。
三沙港与台湾岛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港口条件优越,口岸设施齐全,是福建全省最早对台开放的口岸之一。6月22日,国台办批准在这里设立全国首家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2个月以来,霞浦县紧张有序开展集散中心的筹建工作。
18时23分,台湾渔船靠岸,在码头守候了1个多小时的三沙海关、边检和商检办事处工作人员纷纷登船执行例行检查。
专程前来迎接台湾渔船的霞浦县副县长胡屏辉在码头上对记者说:“设在三沙的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经国台办批准成立后,霞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组织了专门的筹建机构,决定在三沙陇头辟出万亩垦区,用于建设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今天上午,该中心总体规划和可行性刚刚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下午就迎来首批上规模的台湾水产品。”
据了解,22日下午至当晚,共有4艘台湾渔船共载200吨水产品在三沙靠岸,并通过专柜当即运往福州、温州等地。福建祥辉海洋渔业公司总经理蔡建辉告诉记者,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成立以来,已有3家公司与台湾水产界签订了台湾水产品在大陆的代理代销协议。祥辉公司建有专门的渔业码头,今后将竭力为进入大陆的台湾水产业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