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23时,388名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的务工人员经过长途跋涉顺利抵达南平北站。今年初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又向福建省输送了1000多名务工人员。
来自彭阳县的董梅刚走下火车,略显疲惫的脸上洋溢着初到的喜悦。她笑着说,第一次打工就从西北大老远来到福建,希望在这里过得开心。
此次招到工人数最多的南平康丽达制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洁特别高兴:“我们早就为他们准备好了房间和新被褥,企业将在生活、生产等方面尽力为来自宁夏的工人创造优越的环境,让外来务工人员干得好、留得住。”南平、固原两市政府下一步还计划加大劳务供需协作力度,抓住南平工业迅速发展壮大的机遇,力争使南平的固原籍务工人员规模在不久的将来能达到万人以上,既解决南平企业发展带来的用工问题,也解决固原农民的增收问题。
1997年以来,2万多名宁夏务工人员已在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厦门、南平等地的100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找到了工作岗位,输出人员稳固率达到85%以上。在一些企业,宁夏务工人员不仅有单独的清真食堂和集中宿舍区,而且人均月工资在800元以上,发展前景良好。目前,已有300多人进入了各企业的管理层,有200多人当上了班组长,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据了解,作为闽宁对口帮扶市、区(县)互助互学、合作共赢的重要内容之一,福建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区政府都高度重视闽宁劳务合作。宁夏各县区党委、政府领导亲自部署,福建挂职干部积极牵线搭桥,劳动保障和劳务部门深入乡村和农户家中,进行宣传动员和组织报名。目前已建立了定期报告、各方协调、现场办公解决各种问题的有效工作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劳务中介公司和劳务经纪人的作用,通过市场运作机制向福建输送务工人员。
据福建省闽宁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转岗人员数量较大。输出务工人员不仅能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而且能为宁夏下一步发展培养一批新型的建设者和产业工人。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正在全面展开,大量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宁夏务工人员输入福建省,对于缓解福建省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