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主持会议并讲话,出席会议的福建省委常委有黄小晶、梁绮萍、王三运、李宏、张鹤田、鲍绍坤、何立峰、刘德章、张燮飞、陈少勇、袁荣祥、唐国忠。参加会议的有省人大、省政府、福建省政协的党员负责同志,省级党员老干部,驻闽部队负责同志,省法院、省检察院主要领导。各设区市市委书记、市长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会议指出,这次研讨班是对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一次再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战略决策、一大战略部署、一大战略举措、一大战略任务,具有丰富的、深刻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内涵,也具有实际的、实效的、创新的实践内容。
就贯彻研讨班精神和中央重大战略决策,会议要求:
一要深刻认识和领会重视“三农”问题是我党一贯的战略思想。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党的几代领导核心在重视“三农”问题上都是始终如一、一以贯之的。这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提出,是我党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发展,是我党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全面把握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出的新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就是要实现从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援城市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性转变,要实现从多取少予到多予少取的转变。这个转变正是基于对“三农”地位的新认识,即把“三农”问题放在所有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来认识;正是基于科学发展的新思想,即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五个统筹”的首位;正是基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方略,即注重改革成果的共享和所有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对新的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做出的新判断,即现在我们有能力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真正体现了理论和实践拓展的新的境界,理论和实践拓展的新的统一。
二要深刻认识和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总结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八个方面的重大意义,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是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安定、稳定、和谐的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和人民政权的重要群众基础。归纳起来,就是一是农村面广、农民量多、农业潜力大;二是落后在农村,困难在农村,基础在农村;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离不开“三农”,城市离不开“三农”,发展离不开“三农”,稳定离不开“三农”,执政为民更离不开“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宗旨和本质所在。
三要深刻认识和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工作思路、工作规划和工作原则。指导思想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工作方针就是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城乡统筹,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工作思路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工作规划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工作原则就是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重点的逐步推进;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四要深刻认识和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这次研讨班上中央突出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就是经济发展的任务、农民增收的任务、民主法制的任务、精神文明的任务、和谐社会的任务、深化改革的任务。落实这六个方面任务,首先要注重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在加快农业生产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既要就“三农”而“三农”,也要跳出“三农”看“三农”;要注重依靠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着力于尊重,着力于增收,着力于“多予”,着力于改革,着力于民主,着力于文明;要注重从基层基础工作做起,不断研究如何改进和加强农村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础规划、基础教育和基层管理、基层服务、基层组织。
会议要求,结合福建实际,必须把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贯彻落实好。福建省的“三农”工作有着很好的基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与历届福建省委、省政府对“三农”重视是分不开的。长期以来,“三农”工作是福建省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倾斜比较明确、重在运作比较明确、重在实效比较明确,但也要看到,福建省的“三农”工作仍然处在艰难爬坡的阶段: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农民收入仍然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公共事业滞后,城乡面貌反差大,农村安定和谐面临许多压力,农村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发展的内在活力不强,领导农村工作的方法、作风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会议指出,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基点之一,也是它的内涵和要求。福建的“三农”工作如何,直接关系和决定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成效,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各级各部门的历史责任,也是工作职责所在。要认真总结经验,认真组织宣传,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将其作为目前在农村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形成共识;要研究制订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福建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福建省政协四套班子要结合“四个专题”调研工作,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把规划的制订和调研结合起来。各级各部门也要在学习的同时,结合实际组织调研;此外,福建省委还将举办海峡西岸经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班,并举行福建省委全会专题讨论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会议最后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实事求是、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项目带动,重在“多予”、突出服务,有效运作、形成合力,从现在做起,从可以做的事情做起,真正尽职尽力,真正把工作做实做细,真正在“三农”工作中继承和持续,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