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十五”期间福建省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综述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95
“娘家”维护妇女权益
  有人说,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当这个本应充满和谐与温馨的细胞被冲突与暴力的病毒侵蚀时,过去许多受害女性受“家丑不可外扬”等旧观念的影响,往往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但随着福建省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如今受害女性有了越来越多的维权渠道,她们身后站着一个越来越强大的社会公益组织——妇联。
  许多女同胞习惯把妇联称作“娘家”,因为这是一个受害女性可以倾吐心声、倾诉苦衷,寻求慰藉与帮助的地方。
  2002年,一位保姆、68岁的妇女徐凤玉在义务照顾残疾雇主陈某15年后,获得了陈某的遗赠房屋。但陈的堂侄女却多方阻挠,将徐凤玉告上法庭。省妇联得知后,聘请律师为其辩护,徐凤玉最终胜诉。
  每月的10日,是省妇联的领导接待日,通过主动接访,大量的家庭纠纷和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在此基础上,省妇联与司法厅联合成立了省妇联法律援助中心,专为老弱病残、经济困难的女性当事人以及重大侵权案件、典型案件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在省妇联法律服务中心的带动下,目前福建全省各地妇联共设立法律服务机构207家。今年8月18日,省妇联又开通了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和16838198反家暴服务热线,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法规政策、心理咨询等服务。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省妇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实施;配合省人大开展出生性别比失调、女职工劳动保护、家庭暴力等专题调研;敦促福建省及时出台《福建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条例》、《福建省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福建省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工作评价试行办法》、《福建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意见》等一系列有利于妇女儿童发展的地方法规政策。
  知识改变女孩命运
  龙岩连城县的许冬秀是一个被“春蕾计划”改变了命运的女童。她还未出生,父亲上山砍柴失踪了,母亲无奈改嫁,抚养小冬秀的生活重担压在了年迈的爷爷和奶奶肩上。在“春蕾计划”的资助下,小冬秀走进了课堂。更令她做梦也没想到的是,2002年,作为全国十佳春蕾女童的她,走进了全国妇联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六一”儿童节联欢晚会。
  让贫困女孩也能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实施“春蕾计划”的初衷。自1994年“春蕾计划”启动以来,福建省儿童基金会累计收到爱心捐款2600多万元,创办“春蕾小学”15所、春蕾班9个。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那些品学兼优的“春蕾生”依然无力解决上学难怎么办?2001年,省妇联又设立了“春蕾成才专项基金”,对“春蕾生”继续进行跟踪帮扶——初中、高中毕业的“春蕾生”,只要能考取重点高中或大专院校的,可以继续申请春蕾助学金,高中生每人每年500元,大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目前已有122名学生享受此项基金扶持,其中大学生39名。
  经过各部门的努力,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性别差异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在校女生所占比重为46.4%和46.8%,分别比2000年提高6.77和8.5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福建省还针对不同的困难儿童设立了特殊群体儿童专项救助基金、大龄女童非正规教育专项基金、福建儿童救助资金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