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进入全面实践阶段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99
如果罗列今年中国经济发展方面使用率最高的词汇,“循环经济”一定能够成为其中之一。在中国政府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循环经济的概念在中国更加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正在积极行动,把循环经济的发展从理论推入全面实践阶段。
近日,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发文确定了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这些“国字号”的试点单位包括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7个重点行业的42家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4个重点领域的17家单位,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重化工业集中地区和农业示范区等13个产业园区,资源型和资源匮乏型城市涉及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10个省市。
这些“国字号”试点是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产生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认为,中国循环经济的实践活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推进,在各种行业、各个层次上都有所发展。
11月5日至6日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005年年会在厦门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便确定为“循环经济在实践”。与会的300多位政府官员、企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代表就循环经济现阶段在中国的实践展开讨论。
提到循环经济,厦门市市长张昌平颇有感慨,“厦门是一个资源非常匮乏的城市,我们面临着土地空间小、淡水供应缺、能源资源少、环境承载能力弱等四大局限。”
为了突破这些局限,厦门市把循环经济理念——“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贯穿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厦门市选择发展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淘汰能耗大、污染严重的行业。在土地利用方面,厦门市政府充分地利用地价杠杆,对不同容积率的工业项目用地实行差别地价。在能源的使用上,厦门市推进清洁生产,去年18家技改企业平均节电率就达到38%。该市还全面推行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太阳能路灯等。
张昌平告诉记者,目前厦门市万元生产总值耗电694千瓦时、耗水15.5吨、耗煤0.5标准吨,综合能源消耗仅为全国平均的30%,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了厦门的城市竞争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说,在中国农村开发微生物资源,可有效缓解能源与环保的压力。中国在发展农业微生物能源——沼气方面已取得了巨大成绩。
据安徽省科协主席季昆森介绍,安徽淮南毛集试验区利用大型养猪场的粪尿发沼气,再用沼气发电,每度电的成本只有0.15元,远远低于平均水平,而且实现了资源再利用。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钨冶炼、加工企业,其副总裁黄长庚说,“我们对钨废料进行循环加工,每年回收的钨废料,相当于增加了3个大型钨矿山,年少开采85.2万吨原矿。”
事实上,中国很多城市、工业园区、企业都已经从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获益,而中国政府也正在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各个单位发展循环经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说,今年国家发改委在国债资金中共安排了11.2亿元,支持开展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而这将带动社会资金102亿元。
随着“国字号”试点的确定,各地实践的全面推开,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而目前“交通规则”不够完善很可能成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说,“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中,由政府系统出台循环经济法律,用法律形式约束政府、企业和国民必须履行相关义务,对发展循环经济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目前循环经济法立法项目已经正式列入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并由全国人大环资委负责组织起草。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主席毛如柏说,他们将通过制定这部法律,明确政府和有关主体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义务和责任,确立必要的行政强制、经济激励和自愿行动的法律规范。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透露,明年全国人大环资委召开的座谈会和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年会上将就循环经济法的具体内容听取各方意见。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就循环经济法进行审议。
另据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已颁行了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多部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的法律,立法工作逐步加快、加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