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参加福建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的代表热议“海峡西岸”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9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尤其令福建全省上下振奋的是,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把“海峡西岸”正式写入了中央文件,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明晰了“海峡西岸”的界定,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明确了“海峡西岸”是一个地区,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凸显了“海峡西岸”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独特作用,第一次明确在中央文件中表述支持“海峡西岸”的经济发展。
  这五个第一,在正在福州参加福建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的代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结合实际,热议“海峡西岸”。
  引领方向 激励斗志 凝聚人心
  莆田市委书记袁锦贵认为,“海峡西岸”写入中央文件,明确了福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定位,为“十一五”期间福建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海峡西岸”写入中央文件,对福建全省上下都是极大的鼓舞,有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起到了激励斗志的作用;“海峡西岸”写入中央文件,还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大家都聚拢在建设“海峡西岸”这面旗帜下,找准位置,发挥优势,积极为全局发展作贡献。对于莆田来说,找准位置,发挥优势,就是要深化沿海区位意识,深化沿海责任意识,深化沿海发展意识,充分发挥南承北接的区位优势和湄洲湾的港口优势,把握机遇,持续努力,持续发展,呼应全局,再作贡献,把潜在的优势化为新的增长点,实现港城崛起,经济翻番。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不仅着眼于经济,同时也着眼于政治。”厦门市集美区委书记曾晓民说,“海峡西岸”写入中央文件,是福建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中,厦门要起龙头带动作用,做出两个历史性贡献。作为厦门市的一个区,集美则要围绕福建全省的战略部署,围绕厦门市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积极建设工业区的平台、文教区的平台和新城区的平台,呼应大决策,融入大跨越,做出大贡献。
  闽侯县委书记吴三八说到“海峡西岸”写入中央文件,心情十分激动。她说,这对基层来说,十分鼓舞人心。闽侯县作为环福州城的一个县,目前正在努力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加快福州的大学新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准确定位 胸怀全局 服务海西
  “任何地方的发展只有在全局中找定位、谋发展、尽责任、作贡献,才能发挥优势,拓展思路、有所发展。只有真正从全局出发,才能看得远、看得清、看得准,才能放得开、放得活、放得了,才能合得了、合得顺、合得好。”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这样阐述从全局来定位的效应。
  “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就是服务全局。”宁德市委书记朱之文说。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局中,宁德的发展定位十分明确,就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突出宁德的区位、港口、资源优势和后发潜力,坚持以项目带动为抓手,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和浙南地区,大力发展临海产业,推进工业迅速扩张,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
  光泽县委书记林景华则认为,地方要发展,定位是关键。光泽是福建一个偏远的山区县,但从海峡西岸经济区一盘棋的全局来看,光泽县却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辐射江西等腹地的重要门户。从全局的角度来定位,站位高了,视野宽了,信心足了。因此,他认为,只有紧密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大局中,围绕全局、服务全局,依托有利的生态条件,从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和加快构筑沿海与腹地对接枢纽的角度出发,高起点、高层次地规划光泽县的“十一五”建设,光泽的发展才有活力,才有后劲。
  “卢展工书记讲的20个关键词提纲挈领,尤其是‘定位’一词,高瞻远瞩,非常深刻。”诏安县委书记黄浦江说。他认为,依照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构想,诏安的发展应当跳出诏安来定位,突破旧有的边缘县的观念,从福建的边缘变成对接珠三角的前沿,充分发挥前沿优势,调动当地各种资源,更快更好地发展,把诏安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珠三角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承接海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南部重要的一个增长极。
  尽职负责 务实奋进 加快发展
  “‘海峡西岸’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将其化为现实,要靠扎扎实实地干。”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全会讲话中提到的“责任”和“务实”,得到许多与会代表的共鸣。
  “卢书记报告中关于‘责任’的阐述,让我们感到肩上担子沉甸甸的分量。”说到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应该承担的责任,龙岩市委书记刘赐贵一脸凝重。他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坐在这个位子上,就要尽心尽职,负起责任。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福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也为闽西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当中,龙岩要建设生态型经济枢纽,成为重要的增长极、集聚极和辐射极,就必须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加快发展,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局多作贡献。
  泉港区委书记游祖勇对“务实”二字感悟颇多:“正如卢展工书记所说,真正务实要注重实干,决定的事,看准的事,就能干得起来,干得下去,干得有效。我们就是要在干中取得共识,在干中取得实效,在干中形成氛围,在干中取得支持。”他说,作为沿海地区,发展还将是泉港区“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所在。因此,一系列务实举动在泉港展开:加快港口的开发建设,全部16个泊位建成后,总的吞吐量可以达到5000万吨,建成后湄洲湾枢纽港将名副其实地发挥它的作用,凸显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体系的支撑作用;依托港口的优势发展石化产业链,已建成的石化产业产值今年可以超过140亿元;构筑海峡两岸石化产业交流论坛,加快石化产业交流,朝着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稳步前进。按照设想,“十一五”期间,泉港区无论是GDP、工业产值、农民人均收入,还是财政收入,都将再上一个大台阶。
  将乐县委书记林传衍表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作为山区县,务实首先体现在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合理发展,在发展中,转变观念,摈弃简单的山区意识,增强沿海意识;务实还体现在一步一个脚印求发展。从基础优势出发,对接电子、信息、机械等重点产业,培育好、使用好、建设好绿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旅游生态事业,主动地站位、主动地呼应、主动地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海峡西岸”列入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是动力更是压力;是嘱托更是责任。宏图伟业催人奋进,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承担起历史的重任,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展望未来,海峡西岸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