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20位市民与本报记者结伴游屏山。大家在饱览屏山风光的同时,畅谈所见所感:“建议屏山要修旧如旧”“镇海楼上可以增加关于福州城市变迁的介绍”“我觉得应该把山道旁的路灯改成仿古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少奇思妙想就在登山的过程中产生。
细雨无阻市民登山热情
20日上午9时,虽然天下着雨,20位市民游览屏山的兴致依旧高涨。“上次来屏山还是在这个公园刚开放的时候。”订阅本报29年的忠实读者老刘笑着说。热爱摄影的周先生特地带上相机前来拍照,一旁的妻子表示,今天是他们夫妇俩第一次游屏山。游山队伍中年龄最小的6岁男孩兴冲冲地牵着父母的手观赏风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他的父亲林先生说:“过几天就是儿子的生日了,正好带他来屏山玩玩。”
细雨给屏山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大家撑伞前行,拾阶而上,沿途绿树葱茏。“我以前登屏山走的是石头路,现在修成大理石阶,既方便又安全,就算是雨中爬山也很轻松。”76岁的老陈夸道,一旁的老杨对此表示赞同。已游玩过不少名山的老杨说:“这里的石阶设计得很合理,很多山都是一路石阶通到顶,让人看了就头晕。屏山的石阶隔几级就有一段平地,可以让人缓口气,爬起来不累。”
登山不忘献策
“咦,这亭子怎么没有名字呢?”在半山腰的亭子边,眼尖的老刘立刻看出问题。老刘表示,应该给亭子起个好名字,再配副对联,才能与屏山的文化气息相衬。走过亭子,前行不远即是“和中道”的牌坊,带着6岁儿子的林先生一家觉得道旁的花卉少了些,提出“最好结合季节变化种植不同品种的花,再挂些牌子介绍树木和花卉,也可让小朋友增长知识”。
走过木栈道,大家便来到了镇海楼。登上镇海楼一楼,室内陈设着清代金丝楠木制作的“梅花雕屏”、“巴西紫水晶”、“砗磲”、“珊瑚”等奇珍异宝。再登数十级楼梯上到二楼,只见室内摆设着古色古香的桌椅、书画,顶上吊满宫灯。大家在二楼四周走廊上极目远眺,福州城的美景尽收眼底。
市民建议:
镇海楼上可建展示馆
参观完镇海楼,雨后初晴,市民们纷纷就自己的所见所感互相交流。老刘称:“名山还于民,实在可喜可贺,但‘修旧要如旧’,不妨在镇海楼里多陈列一些介绍镇海楼和老福州的资料”。对此,热爱登山的王小姐提议:“镇海楼里陈列的有些物品与镇海楼不够协调,可以腾出一些空间,搜集福州老照片等展出,让新一代福州人和外地游客更加了解福州。”陈先生认为,应该把屏山镇海楼作为一个宣传福州的窗口,把福州老城的历史文化放在镇海楼里向大家展示。
观察入微的林先生对记者提到,经过修整、改造的屏山公园,面貌虽焕然一新,但有些地方毕竟人工斧凿的痕迹过于明显,有失历史韵味。“不管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应该在‘古’字上做足文章。”林先生说,“路灯、护栏、垃圾箱之类,最好做成仿古形式。”
曾到过许多地方旅游的市民陈先生对记者说:“我到过日本大阪旅游,雄伟的古大阪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镇海楼的雄伟一点也不比他们差,应该制作一些精美的明信片,让游客能够留下纪念。这也是宣传镇海楼、屏山乃至福州的一种方式。”
对于此次“记者带你游‘福’山”活动,大家认为很有意义。沙女士说:“周末参加这类活动,不仅可以多交朋友,还可以增长见识。”多位市民表示,将继续报名参加下一站的活动。
主管部门反馈:
计划建设历史文化展示馆
登山结束后,记者将市民的意见反馈给园林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认为市民提出的许多意见很有建设性。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镇海楼作为基座的地下一楼目前暂未开放,但将来计划建设成一个历史文化展示馆,展示老镇海楼的历史照片,展示福州古城的历史等。(记者 陈长森 陈鹤 赵铮艳 实习生 余婷/文 记者 杨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