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商业街有点像农村集镇
现有低端业态将“洗牌”
餐饮业 “遍地开花”,特产店不是卖干果、馅饼,就是卖贝壳、小纪念品,还夹杂着假烟、假酒。
“低端、重复”的鼓浪屿商业业态,不仅影响鼓浪屿形象,其背后更是衍生出野导横行、宰客等诸多“乱象”。如今,已成为鼓浪屿“申遗”的一道屏障。
随着鼓浪屿“申遗”被列入省、市的重要议程,鼓浪屿的“整治”力度日益加大。日前,相关部门发出通告,在未来半年里,鼓浪屿将暂时“叫停”商家开店,景区内经营区域、网点的设置将进行重新规划。
这也意味着,鼓浪屿将重塑“新商业”格局。
事件:鼓浪屿“暂停”商家开店
到鼓浪屿上“当老板”,至少得再耐心等上半年。
日前,牛肉小吃的经营者张先生,想上岛开家分店碰到难题,“工商审批大门,要暂时关闭了。”
得到如此答复的,不止张先生。在鼓浪屿工商所,类似前来咨询开店事宜的经营户、咨询电话,不在少数,有关工作人员更是已将《通告》背得滚瓜烂熟。
这纸《通告》,由鼓浪屿管委会、厦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厦门市规划局三个部门联合发布,在3月16日正式公开。
根据该公告,自2011年4月1日起暂停鼓浪屿风景区部分新设立企业 (含个体工商户)审批登记,并截至2011年9月30日。
暂停审批的范围:鼓浪屿风景区内餐饮业(不含家庭旅馆、酒店)、工艺品、干果、水产干制品的批发、零售等新设立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的工商登记审批,包括增加上述经营范围的变更登记。
监管措施:在暂停审批期间,鼓浪屿——— 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将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对无照经营上述行业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取缔。
通告还透露了此举的用意——— 最大限度地保障鼓浪屿风景区内经营者权益,避免因经营区域、网点设置的调整而可能造成的损失。
“对于经营户来说,4月1日起,暂停审批。但由于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前,还有一系列其它前置审批(如《卫生许可证》等),所以目前申请工商执照,基本上来不及了。”相关工商人员透露。
调查:为何“叫停”商家开店
这一纸通告,同样在鼓浪屿商家中引起广泛关注。
事实上,在过去的两三年里,鼓浪屿的商业业态虽已有所改善,但低端、重复的商业业态,使得其在一系列“乱象”面前,成为众矢之的。
借“申遗”契机,鼓浪屿重塑商业格局的同时,从经济根源着手整治鼓浪屿“乱象”的步伐已然加快。低端餐饮“遍地开花”
在很多游客和市民看来,鼓浪屿商业低端且重复的格局依旧未变:餐饮店、干果店、工艺品店等近乎千篇一律,卖的东西都差不多。
来自工商部门的最新统计,目前岛上经营户约有606家。其中餐饮店达201家,食品店174家,包括干果、馅饼、海鲜特产、茶叶店等,工艺品、装饰品店,97家。
这些业态中,占了近1/3的餐饮业,备受诟病。在岛上部分路段,路的两边往往摊位林立,餐桌随意摆放路中,影响游客通行;而在部分景点附近,推着小餐桌吆喝的小商家,仍散落在岛上的不少角落。
以龙头路为例,其由于距离鼓浪屿码头最近,商业氛围也最为浓厚,是店面最多的区域,但也是商业布局最为复杂的区域。走进龙头路,有一排面向居民的杂货店生意冷清,和旁边招揽游客的热闹场面大相径庭。
“有一家叫龙头小吃鱼丸店,和我们注册的商标‘龙头鱼丸店’太像了,搞得消费者都以为我们开分店了。”在采访中,“龙头鱼丸店”的商标持有者,正向有关部门求助。
事实上,岛上餐饮业“遍地开花”的现象,同样引起了市长刘可清的关注和重视。在调研中,他明确指出,餐饮业不宜在鼓浪屿“遍地开花”。
从经济根源斩断“毒瘤”
低端、重复的商业格局,衍生出的诸多“乱象”,使得美丽的鼓浪屿多了一块块无辜的伤疤。
“‘野导’为什么屡禁不止?就是因为那些低端、重复的商家生意不好,要吸引客流,还要靠 ‘野导’。”在分析“野导”的经济链条时,鼓浪屿管委会的有关负责人曾如此痛批。
“野导”要回扣,商家再将回扣转嫁到游客身上,最后导致“宰客”。同时,为了追求利润,一些商家还往往冒险卖些假冒伪劣产品。
这一系列恶性循环背后,导致不少游客上岛的消费欲望大大下降。“除了部分特产,好像没什么可买的。”有游客直言,上鼓浪屿景区,带8元钱就够了,“没什么好买的。”
如今,重塑商业格局的同时,并一举斩断这些“毒瘤”赖以生存的经济链条,可谓一举多得。
不法商家欲借机“改良”
鼓浪屿工商所一负责人透露,如今,少数不法商家为躲避打击,可谓耗尽心思。
“比如,密码柜、组合柜等新式藏匿装备,都费尽心思使用。”参与整治行动的上述负责人表示,现在每周相关部门会有不定期检查,不法商家借机获取暴利的空间已越来越小。
这位负责人替这些不法商家感到可惜,在遮遮掩掩的同时,商家实际上错过了大量商机,“游客市场日益火爆,但他们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溜走”。
该负责人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一个商家曾因多次售卖假烟被抓,是一名“老运动员”,后来转型卖正宗特产,生意渐好,游客一多,还引来了回头客。
“他儿子在鼓浪屿上读书,在学校听到‘诚信经营’、‘消费维权’等理念,回家后还纠正当爸爸的。”该负责人透露,面对生意惨淡,和大环境相悖甚远,有如此 “改良”念头的店家,其实不少。
影响
“新商业”版图有大手笔
“这一次的动作比较大。”鼓浪屿管委会一负责人透露时仅表示,一切行动,都将按照“申遗”要求,进行重新规划。
根据通告,鼓浪屿风景区的经营区域、网点设置将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新商业”格局背后的大手笔显露端倪。
围绕“六要素”布局
“我们计划针对各种商业形态,划出相对集中的区域,比如美食区域,而有些特殊路段,禁止经营餐饮。”知情人士透露初步规划设想时称,届时部分餐饮业或会面临优胜劣汰。
“但核心的思路,即是按照‘申遗’的要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这六个旅游的关键要素,完善鼓浪屿业态布局,充分体现厦门特色。”有关部门负责人如此描述新商业格局的规划思路。
据了解,鼓浪屿管委会已经委托规划单位,对此进行专项规划,预计5月份会出方案。
低端商业或面临“洗牌”
提升品位、强化人文氛围、加强对鼓浪屿文化的集中展示,某种程度上已达成共识。
鼓浪屿工商所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快速发展的鼓浪屿家庭旅馆、咖啡休闲场所等,已一定程度提升了商业品位。
新的商业布局被寄予厚望。新的商业格局方案出炉后,有可能会吸引一些品牌、实力商家的入驻,尤其是一些比较有人文特色的品牌。
据悉,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作为鼓浪屿上最大的商业区龙头路一带,将着重于旅游商业布局,兼顾部分居民的消费需求,而岛上居民区内厝澳社区,则侧重于保留为居民服务的商业。
这一规划动态的背后,部分低端、重复的商业业态,若不选择转型,则可能面临“洗牌”。
相关新闻
市长重视鼓浪屿“申遗”
“刘市长对鼓浪屿 ‘申遗’非常重视,到厦门任职后,就亲任‘申遗’领导小组组长。”鼓浪屿管委会的有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刘市长厦门履新后,公布的第一份相关文件,即《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其当时以代市长的身份亲任组长,另有四位副市长任副组长。
3月1日,在当选为厦门市市长后的第五天,刘可清市长即带队检查鼓浪屿申遗工作,并现场办公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强调要通过申遗,更好地保护鼓浪屿,提升文化品位,扩大国际知名度。
“鼓励更多的市民参与申遗工作,取得理解和支持。”刘可清要求,要全力以赴确保申遗目标实现。(易福进 吕寒伟 /文 梁张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