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山地处福州市鼓楼区东北部,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福州第一座王都“冶城”就是在这里拔地而起,冶山成为福州建城2200多年的文明标志。冶山又名泉山,因冶铸而得名,它周边高楼林立,山上却是古迹遍地。冶山与欧冶池山水和谐,风光秀丽,历来为文人墨客所流连。
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缺少维护,冶山多了一些残破。在这次福州市山体保护规划中,冶山被列入保护规划对象,相关部门拟修复冶山的多处古迹,山体命名规划为“冶山古迹公园”,主题定位是“泉山文化”。
改造动态:将修复多处古迹
榕城地域传说的史话有:“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冶山就是“三山藏”中的一座,可它究竟藏在哪呢?昨日下午,记者来到鼓楼区冶山路一带寻找它的踪迹。
在冶山路附近的中山大院里,记者询问一位居民,得知冶山就在院内。在他的指引下,向前走不远右转的一个巷道,终于找到了“冶山古迹”。
冶山不大也不高,最多只有十多米的高度,但是山上榕树参天,古迹看点繁多,“九曲”、“仁寿堂”、“越壑桥”、“摩崖石刻”等值得观赏。不过,由于缺少管理和维护,冶山的石阶破损,扶手也损坏严重,海军元老萨镇冰晚年的故居仁寿堂无人居住,只剩下生锈的大门和斑驳的墙壁。
据悉,此次福州市相关部门拟修复山上的多处古迹,与附近的欧冶池及有关古迹等共同形成“冶山古迹公园”。
市民建言:最好能增设入口
对于如何保护规划冶山,中山大院小区居民陈女士认为,目前与冶山一带历史文化有关的著名古迹主要有欧冶池、曲水流觞古迹以及福建都城隍庙,它们分布在中山大院小区、财政厅宿舍小区、冶山新村等众多院楼中间。除福建都城隍庙外,其余两个景点的入口均位于几个小区内部,而且周边大路上均无明显的引导牌,外人参观较为不便。
陈女士建议,对冶山古迹进行修复的同时,周边街区应多设置一些引导牌,增建各景点的入口,让冶山古迹公园更加“大方”地展现在市民面前。
市民许先生说,规划冶山时,应该在山上设置游览介绍牌,介绍冶山的名人墨宝来历、名人故事等等,多多宣传冶山的历史文化。
冶山景点:
欧冶池:相传春秋时期,著名的冶炼家欧冶子在冶山池畔铸造名剑,留下了闻名古今的欧冶池。到了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又利用冶山南麓的唐代都督府作为衙署。宋末端宗时改为垂拱殿,并即位于此。光绪十八年(1892年)立欧冶子铸剑古迹碑。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闽侯县名胜古迹保存会重浚之,并修复欧冶亭、凌云台、喜雨堂、剑池院等。1982年,福建省财政厅拨款重浚,池岸砌石,池内泉涌如潮,同时在池北建剑光亭、石舫、池心亭等仿古建筑。同年,欧冶池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著名的福建都城隍庙也位于冶山一带。它地处冶山西麓,是我国最早的城隍庙之一,是闽台两地城隍庙的主庙。1994年,在福州和台湾省民间城隍信仰者资助下,福建都城隍庙移址到冶山云瑞巷重建,占地500多平方米。正面嵌“福建都城隍”匾额。大殿两侧临摹屏东山头角泰山庙福建十二府城隍神像壁画。每年,台湾的城隍庙都会组团到福建都城隍庙参观访问,而城隍爷诞辰之日也会有许多台湾信徒到福建都城隍庙庆祝。
相传在唐代,冶山曾有福州最大的马球场,球场面积达到上万平方米。冶山的福州贡院,是明清时期福建和台湾学子向往的“龙门”。林则徐、李光地、陈若霖、梁章钜等历史名人,在这里中举,成为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这里还曾经是近代伟人孙中山先生接见福建政要人士、发表演说的场地。近代海军元老萨镇冰晚年时期也在冶山居住过,他在冶山的仁寿堂走完了风雨人生路。(记者 赵爽 王杨林/文 张人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