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岗山上朱子迹 凤丘鹤林晦翁题
1000多年前,这里曾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闽学派代表人物、儒学大师朱熹在此挥毫写下“凤丘鹤林”;1000多年后,这里垃圾成堆、青山挂白、尘土飞扬,没有了往昔的鸟语花香,风光旖旎——这就是位于福州东站铁路以南的牛港山。
值得期待的是,在此次市政府的山体整治规划中,牛港山拟打造成一个童乐都,将成为孩子们的游乐天堂。
1000多年前是旅游胜地
不少市民不知牛港山在哪里,其实它就在鹤林村附近。鹤林村原名上坞村,之所以更名为鹤林村,与牛港山上的摩崖题刻有关。
鹤林村在福州东站铁路以南,溪尾村南侧,东连牛港山,西隔登云路与溪口村相连。《榕城考古略》载,凤丘山“距城东五里,北连蒲岭,南迄际江,宋初彭耜修真于此,耜号鹤林,朱子尝书‘凤丘鹤林’四大字刻于岩壁。”于是,上坞村更名为鹤林村。
文中的凤丘山即牛港山,文中的朱子即南宋的朱熹,是孔子、孟子之后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古时,福州城北,一条连绵起伏、雄伟壮阔的北岭山脉逶迤东去。在福州东门外,北岭有两支分脉折向南方,其中一支偏西,经登云、鹤林伸到东门城区,纵卧于晋安河东岸,这就是金鸡山;另一支经铁坑山、山重村等地直奔潭桥的坞尾村,它就是素有“凤环龙绕”的风水宝地———金狮山。从金鸡山东行,经化工路北折潭桥村路,便到坞尾村。村旁的金狮山郁郁葱葱,山势平缓中略见起伏,像一头平卧的狮子。山脚下溪流潺潺,村头的宋井昭示着坞尾村的古老。金狮山和附近的牛港山、东山,宋时是福州著名的游览胜地。
现在垃圾遍布不再山清水秀
前往牛港山的交通很便捷,乘坐11路、46路、72路、118路、130路、305路、310路、313路、318路等公交车至公交鹤林总站下车,往前走300米左右至福州车务段,在车务段的右边有条水泥路,再往前走500米左右,越过铁路即到牛港山脚下。
现在的牛港山已经没有往昔的山清水秀和鸟语花香。在山脚下,有两条路横穿山体,路面上是厚厚的尘土。走至山上,可见成堆的垃圾。
路过的居民告诉记者,这些垃圾都是附近的建筑工地运来的,附近一些废品收购点也把采集后的废物往山上扔。他说,天气晴朗时,这一带尘土飞扬,雨天则泥泞不堪。山上建有不少厂房,个别厂房是把山体挖开、填平后建起来的。
山脚下的西边有个池塘,塘水呈深绿色,发出一阵阵恶臭。池塘边有一排临时建筑,住着不少外来务工人员,主要都是从事废品收购。
当地一些居民介绍,以前池塘上方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还有一些鱼。近年来,由于山体遭到破坏,溪水早已干涸,溪道也不见了。
摩崖题刻和丹井列入福州文保目录
牛港山上最出名的即是朱熹的“凤丘鹤林”摩崖题刻和山脚下的丹井。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两处古迹就被列入我市的文物保护范围目录。
“山上的摩崖题刻和丹井在福州是很出名的。小时候,我们常常在山上摘野果,有草莓、橄榄、杨梅等,还玩捉迷藏,很是好玩。如今,除了扫墓,很少有人会到山上游玩。”当地村民陈已彪告诉记者。在他的引领下,沿着崎岖的山路,爬向牛港山的山顶。途中,他指着山上一处平坦的地块介绍,曾经有段时间,为了逃避公安人员的查处,不少人来到这里赌博。
找到“凤丘鹤林”的摩崖题刻时,记者才发现该摩崖题刻所处的位置十分危险,旁边是坟墓,下边则是被挖空的山体,有十多米高,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凤丘鹤林”其实是分别写着“凤丘”、“鹤林”的两块大石头,虽然年代久远,但依旧清晰。
陈已彪介绍,牛港山下现已干涸的小溪叫桂溪,丹井即在桂溪边上。这口井年代久远,长期以来,附近的居民都喝它的水。
这口井的井身为圆形石构,据记载,井身是由整个花岗岩凿成圈状而成的。井栏上原来有“宋绍兴二年”的题刻,现已模糊不清,但井身上“丹井”大字依旧清晰可见。陈已彪和记者来到丹井边上时,正巧有一位妇女在井旁洗衣服。她说,现在的井水一般都不会取上来喝了,周边的居民更多是把井水打上来,洗洗被褥、打扫卫生。
拟打造成童乐都山上种特色植物
根据山体整治规划,牛港山拟打造为童乐都,公园的类型为山地公园,是具有景观价值,对于城市整体风貌和生态环境有良好作用,游览、休息、娱乐等设施完善的山体公园,该公园的主题定位为儿童角色体验,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福州孩子们的快乐天堂。
据了解,根据规划,牛港山上将种特色植物枫香和红叶乌桕。其中红叶乌桕为落叶小乔木,其树冠圆整,可高达15米,荫质好,树资优美,叶形秀丽,入秋时叶色红艳可爱,适于水边、池畔、坡谷、草坪种植。陆游诗云:“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又有林和清诗“巾子峰头乌桕树,微霜未落叶先红”。幼龄树若进行疏枝修剪定型,树型似团团云朵,甚是美观,落叶后满树白色种子似小白花,经冬不落,有诗云:“偶看桕树梢头白,疑是江梅小着花。”(李晖/文 杨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