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帮助农民实现增收?福建今年在福建全省建立农业科技人员下派工作机制,6000多名“科技特派员”进驻乡村,开展科技服务,受到农民的欢迎。
到2003年,福建省有各类农业专业技术人员3万多人,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农技推广网络。为了扩大这支队伍的影响,今年福建省从省市县农口及涉农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选派一批科技人员进驻乡镇、村,开展科技服务,服务期1至3年。下派期间,保留其原来的行政职务或专业技术职称待遇,原单位不再进人顶编。今年1—8月,福建全省已选派6000多名有专长的“科技特派员”奔赴农村。
“科技特派员”驻村后,把科技的火种播撒山乡。松溪县松源镇水南村是闽北特有的蔬菜专业村。高级工程师赖会全进驻该村后,面对面、手把手传技授课,推广15个蔬菜新品种,产量从1000公斤增加到3000公斤,菜农收入成倍增长。“科技特派员”刘瑞璧先后从日本、北京、山东等地引进7个食用菌新品种,帮助建阳市樟墩镇桔坑村发展花菇18万袋,使菇农获利40多万元。据福建省农业厅统计,今年以来,“科技特派员”共引进新品种5000多个,新技术2032项,建立科技示范片20.3万亩,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向优质、高效、高产方向迈进。
福建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鼓励“科技特派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等方式开展有偿服务,与农村基层和专业大户结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形成了农业科技推广新的“回报”机制。南平市市委书记徐谦说:“要想让科技人员长期与农户携手,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联姻,引入利益机制才有更强的生命力。”截至目前,福建“科技特派员”个人投资已达9000多万元,在500多个项目上与基层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