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足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旅游需求前提下,旅游业与制造业的界限日益模糊,新型业态日益增多,大旅游产业观必须建立起来。”“福建省应以融合化发展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主打七张牌。”4月21日下午,由中共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主办的“2011年院士专家咨询服务团来闽活动”专题报告会、研讨会、项目对接会在福州举行,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院长徐虹教授出席“旅游业发展研讨会”,发表题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思考》的演讲,纵论大旅游产业观,把脉福建旅游产业发展。
徐虹教授指出,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定位已经由国民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重要产业,进一步上升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深刻认识旅游产业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旅游产业新定位的依据,是实现大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是以大旅游产业观培育支柱产业。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业主要指旅游服务业,由于该概念存在不足,旅游制造业被随之提出,内涵涉及旅游装备制造业、旅游用品制造业和旅游购物品制造业。徐虹阐述了旅游制造业与旅游服务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分别从微观企业、中观产业结构和宏观国家发展战略角度提出了发展大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并指出,中国已将旅游服务业与旅游制造业统筹考虑,协调发展,全面联动。因此,建立大旅游产业观不仅是国内经济全面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旅游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的需要。二是要以旅游目的地供应链管理实现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旅游目的地供应链是旅游目的地综合服务提供给游客的各类组织和机构组成的关系复杂的有机网络集合体,徐教授提出了提升旅游目的地供应链管理水平的六条对策:构建旅游目的地全面质量管理文化以完善供应链管理绩效,加强组织间关系管理以提高供应链服务质量,加强流程改造管理以加速供应链服务的及时性,加强供应链法制建设和道德约束以增强服务补救效率,加强目的地公共环境管理以改善有形环境质量,强化供应链整合的保障机制建设以增强区域旅游合作。
徐虹教授充分肯定了福建旅游产业发展资源丰富,潜力巨大,认为福建旅游产业发展要走融合化、创意化、集群化、信息化发展之路,主打七张牌。徐教授认为,一、融合化发展能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包括不同产业间交叉性融合、与会展旅游等功能性融合、与具有观光功能的旅游交通业等的结构性融合、与携程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等的技术性融合、与美国运通的旅游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的服务性融合等。二、创意化发展能创新产品体验形态,强调对各类旅游资源的多维化整合、对未来文化遗产的创造、对旅游消费潮流的引领和塑造、旅游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以及区域整体价值的提升。三、集群化发展能创新产业发展规模效应,要从强化内聚吸引力和扩张外化影响力、从纵向产业链延伸和横向产业链加粗、从环境的营造配套和环境的监护创新等方面提升竞争力。四、信息化发展能创新产业运行效率。旅游产业是高度信息化的产业,要提高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信息沟通,必须提高信息化程度。要实施政府旅游管理电子化、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旅游在线平台,即基于互联网、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数字电视、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整合旅游相关信息,建立一个包括手机信息、旅游在线网站、呼叫中心、电子地图、宾馆数字电视-旅游频道、景区电子导游、城市通旅游卡等信息服务的实时在线平台。五、基于福建旅游优势资源,建议福建旅游主打七张牌:打造森林旅游目的地——自然疗法体验游、生态体验最佳地——绿色消费体验游、休闲康体必到地——娱乐健身体验游、文化品味留恋地——民俗风情体验游、科技农业创新地——休闲农业体验游、革命历史瞻仰地——红色文化体验游、蓝色资源集合地——海洋情趣体验游。
福建省旅游局郭恒明局长在致辞中感谢徐虹教授、博士生导师来闽指导旅游工作。郭局长指出,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国务院刚刚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关键时刻,院士专家咨询服务团40多人就来闽开展活动,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部委对福建的关怀和支持,对于福建更好地理解把握国家“十二五”规划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徐虹教授精彩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全省旅游业广大干部群众的士气,是对福建旅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持和推动。“十二五”期间,我省各级旅游部门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努力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新的主导产业。
研讨会由省旅游局李毅强副局长主持,福建省旅游局机关副处以上干部、局直属单位班子成员,在榕旅游院校、科研院所负责人,在榕旅游企业负责人和有关新闻媒体记者,共一百一十余人参加研讨会,聆听了徐虹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