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春节返闽的福建第三批援藏干部领队、西藏林芝地区常务行署副专员陈家东近日介绍,福建省第三批援藏工作开始一年半来,所安排的约100个援藏项目现已有近半数竣工,其余的也将于今年10月底全面竣工,第三批援藏资金已到位1.08亿元,其中61%投向农牧区,从而确保了林芝农牧民的收入有迅速而明显的增长。2002年,当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250元,比自治区平均水平高43%。
福建省第三批援藏干部是2001年7月进藏的,主要援助对象是林芝地区所在的八一镇及所辖朗县、米林县、墨脱县、工布江达县和米林农场。为了帮助林芝地区提高“造血”功能,福建省把援藏项目重点放在推动农业产业化、旅游项目建设、科教文卫社会事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育、生态环境建设和招商引资等6个方面。利用福建优势,发动社会力量特别是中外企业参与西藏建设。为此,援藏干部想方设法牵线搭桥,出资80万元协助林芝地区成功举办首届杜鹃花旅游节,在地区所在地八一镇引进福建一家私营企业投资近6000万元,建设一座三星级福建大酒店。
西藏农牧民商品观念淡薄。第三批援藏干部大胆引入福建经验,率先提出并推行定期举办农牧区集市贸易的制度,将其作为培育农村市场,促进商品流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朗县在建成仲达小集镇后,又投资150万元建成了洞嘎小集镇,两镇举行的物资交流会吸引了当地周边地区客商及农牧民群众2万多人次参加,成交额逾150万元。
米林农场原先主要种植青稞、小麦等作物,每种一亩亏损15元至20元。第三批援藏干部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示范,捆绑实施老果园改造、新果园建设等项目,投资286万元,建成500亩现代农业园区,引进优良果树瓜菜品种80多个,推广“果—草—牧”生态果园建设模式、瓜类立体式栽培模式、有机无公害栽培等先进技术,并常年聘请专家驻场带着职工干,去年蔬菜、瓜果平均每棚产值达6000元左右,最高的超过万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