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漳州、泉州、龙岩共有八个项目成功入选,其中包括漳州傩舞 (浦南古傩),漳州南靖县,华安县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漳州云霄县潮剧,泉州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泉州安溪县清水祖师信俗,泉州永春县永春纸织画以及龙岩长汀公嫲吹。
部分“非遗”简介
龙岩长汀公嫲吹
公嫲吹是一首著名的长汀民间器乐曲。它是以演奏乐器中的两件乐器“公吹”和“鸃吹”命名的。“公嫲吹”曲调扣人心弦,震撼人心。“公嫲吹”的作者和创作年代无从查考,由民间艺人历代相传保留下来。1985年由长汀民间艺人赴省里演奏,被评为优秀节目。福建省民间音乐研究机构及专家高度评价了“公嫲吹”的艺术价值。现在只有长汀还保留演奏,成为八闽绝响。
漳州傩舞(浦南古傩)
浦南古傩流传于芗城区浦南镇,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浦南古傩与台南南庙保安宫将爷一样,面具格外巨大,不是直接戴在表演者头上,而是顶在筐顶,并用孟宗竹支撑一尊尊将爷们的骨架,显得体型庞大,迥异于人。其表演的套路、阵式均属口耳相传,是研究民俗学的一大宝贵资源。
泉州清水祖师信俗
清水祖师信俗的发源地——— 安溪清水岩始建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清水祖师信俗由此而流布于闽、粤、浙,台港澳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等国家,形成了一个逾1亿人口的“清水祖师信俗”文化圈。(沈华铃 苏演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