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漳州:东山生态旅游岛崛起正当时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61

  编者按:

  今年2月底至3月初举行的漳州市“两会”上,支持建设东山生态旅游岛成了委员、代表热议的话题。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提交了《关于支持建设东山生态旅游岛的建议》,市人大代表黄秀君、张赞河、阮俊斌等人踊跃建言献策。此前,建设东山生态旅游岛已被列入福建省和漳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

  现状:

  海峡旅游优势特色凸显

  东山是全国第六、福建省第二大海岛县、福建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全国六大类74种旅游资源中,东山岛六大类旅游资源全部具备,东南沿海七个月牙形海湾湾湾相连,绵延38公里,拥有国家4A级“风动石”、中国四大名屿之一东门屿、马銮湾等一批风景名胜,这里建有全国帆船帆板基地,多年来成功举办了世界女子帆板冠军赛、国际帆船赛、帆船文化节等20多次国际性、全国性体育赛事和重大节庆活动。

  东山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东山关帝庙是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台湾1000多座关帝庙的祖庙,这里已连续办了19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节,成为闽台经济文化交流的主打品牌,被国台办列为全国对台交流重点项目。而“东山陆桥”、“郑成功水操台”、“戍台将士墓群”、“寡妇村”、“玉二妈庙”等50多处景点,构成特色鲜明的涉台文物群。如今,每年到东山旅游、探亲的台胞达1万多人次。

  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要塑造海峡旅游品牌,加快建设四个十大精品旅游项目,培育东山生态旅游岛等新兴发展的品牌”;漳州“十二五”规划提出“重点支持东山生态旅游岛加快开发建设,建成重要的海峡旅游目的地”。

  建言:

  参照平潭岛,对照海南岛

  让东山先行先试, 赋予生态旅游岛优惠政策,这是市“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们的呼声。代表委员们认为,东山历史上是海防前线“英雄岛”,过去国家投入少,致使港口、道路、交通、水源等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不少自然景观景点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目前,东山岛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要“建设生态旅游岛,打造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塑造海峡旅游品牌”,要依靠国家、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帮助,赋予东山生态旅游岛一系列优惠政策。

  “参照平潭岛,对照海南岛”。漳州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参照平潭岛,协助、争取设立“东山旅游综合实验区”,并对照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做法,准许其先行先试,赋予其对台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在道路、交通、水源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在招商引资、高端旅游体育项目、高档文化娱乐设施和高端体育休闲业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用地总量指标、旅游项目用地报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还可设立台湾大学城,同时支持东山与台湾联合举办旅游、宗教、经贸、文化等大型活动。

  目标:

  从“优秀旅游县”到“国际旅游海岛”

  连日来,笔者步入东山岛,只见疏港公路、岛外引水、高端旅游综合体等总投入200多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据悉,目前在建的五星级酒店就有7家,总投资100亿元以上;签约、在谈的8个高端旅游项目,总投资116亿元。近日在深圳举行的招商会上,东山签约18个项目,总投资72.9亿元,旅游项目占80%以上。

  东山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黄义文说,东山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国际旅游海岛,实践“两步走、两次跨越”的路径,即第一步从“优秀旅游县”到“中国旅游强县”,第二步从“中国旅游强县”到“国际旅游海岛”。“十一五”规划期间已实现了建成“优秀旅游县”的跨越目标,并从经济、社会事业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将实现建成“中国旅游强县”的跨越目标。为此,东山以《“9+2”纲要》、《国际旅游海岛建设行动计划》为两大行动纲领,以全岛发展战略规划、生态绿化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一区三园”三大主导特色产业为财力支撑,积极打造生态旅游岛、海峡文化名城,力争成为国家级生态县、福建旅游龙头县,在全省旅游发展格局中确立“北有武夷,南有东山”的地位。

  据了解,东山县政府建立了一年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旅游发展启动资金机制、一年投入生态绿化建设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机制。2008至2010年,实际投入生态绿化建设资金已近1亿元,2011年计划投入资金达到5500万元。同时,积极创造生态、环保、特色、文明、宜居的环境,努力实现建设国际旅游海岛同建设东山人民幸福家园和谐统一,同步推进。(谢汉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