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全国旅游度假区发展座谈会在厦门召开。国家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志发,福建省旅游局局长郭恒明,厦门、莆田、南平市旅游局局长,武夷山旅游度假区、湄洲岛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负责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华侨大学旅游学院负责人,福建省中旅集团、厦门建发集团国际旅行社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议代表交流了福建省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对《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报批稿)》提出修改建议,并纷纷从如何促进旅游度假区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旅游度假区的建立由行政审批向标准认证体制转变后的管理办法。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王志发指出现在推进旅游度假区科学发展,恰逢其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大众休闲时代已经悄然到来。抓好休闲度假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度假区作为我国休闲度假产品的骨干,应给予重点关注。他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管理、建设和发展旅游度假区的意见和看法。第一个方面是初步明确“旅游度假区”的概念。旅游度假区应是以良好的资源环境为基础,以完备的服务设施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休闲度假方式为内容的旅游区域,这个区域区别于有明确的边缘界限和固定的体量的景区。下一步国家旅游局将进一步研究完善该概念的定义,以形成科学的产品格局。第二个方面是度假区发展要遵循一定原则。一是产品定位应着眼大众需求。我国的旅游度假区是公共资源,首先应满足大众、满足人民的休闲度假需求,这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部份。在开发上,可以有消费档次的区分,但不能一味走高端线路。二是市场定位应遵循由近及远。绝大多数休闲度假产品都是一定区域内的游客重复消费的产品,除非类似三亚这样稀缺的热带度假产品,绝大多数旅游度假产品中,都只能有一部分能打造成国际产品或者远中近都比较适宜的度假地。第三是要把握度假产品的第一要素——环境。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把环境保护作为限制性条件约束。避免因度假产生的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而有的度假区地产项目多了,成了闹市区,失去了休闲度假的环境因素。四是度假设施应满足完备性、舒适性、层次性、安全性。度假设施不仅要满足旅游的需求,还要满足对公共服务配套的要求,如通讯、医疗、救援等安全设施,让住在度假区里的人放心,逐步缩小我们和发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差距。五是项目的开发建设应既有主打产品又有综合开发。强调每一个度假区都必须有自身主打产品和特色,在此基础上追求丰富多彩。第三个方面是度假区发展和管理模式要以标准认证为主。“够级别就评,够哪级的就评哪级的”。特别是国家标准出台后,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一个实施细则,使旅游度假区的标准更加科学、严谨,更有指导性、引领性和约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