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5年里,漳州将依托世遗土楼、东山风动石等著名景点,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到2015年,漳州旅游总收入要达到200亿。日前,漳州市政府正式通过了“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未来5年里,漳州将凸显漳州对台旅游优势,加快推动漳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漳州旅游产品由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化、旅游市场由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化,努力构建以福建土楼文化生态旅游区和东山生态旅游海岛为主体,以滨海度假、史迹探秘、生态休闲、温泉养生、祖地寻根为特色的漳州旅游目的地体系。
《规划》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市旅游总接待人数2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旅游总收入200亿元,年均增长15%,高于全市GDP增长水平。全市星级饭店达到80家,实现全市各县(市、区)均有1家四星级以上饭店;全市旅行社年收入超亿元企业5家,其中1家以上旅行社进入全国双百强旅行社行列;全市A级景区达到20家,实现全市重点旅游县均有1家以上4A级景区;星级乡村旅游点10个;旅游餐饮形成漳台风味、土楼美食、闽南海韵三大特色美食系列。
要以各自的资源特色形成不同的重点开发区域,产业功能区划为“一心五区”。一心即旅游中心区,范围为漳州都市中心区,包括芗城、龙文两区以及九龙江南岸桥南片区(龙海的颜厝、九湖、程溪3个乡镇);功能定位为全市旅游的形象载体和集散中心;发展思路为借助政治中心东移、中心城区南拓的契机和区位交通优势,依托市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功能和“一江两岸”的城市发展格局,整合历史、教育、体育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和独特的花果生态资源,通过改善市政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城市旅游功能等,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将其打造成为全市旅游的形象载体和集散中心。五区分别为土楼生态休闲区、城际商务休闲区、滨海火山度假区、生态海岛旅游区、红色生态旅游区。
此外,根据旅游市场发展趋势,针对不同旅游消费需求,整合全市旅游产品特色,以打造一批进入全省乃至全国名录的旅游精品线路为目标,推出世遗土楼游、滨海度假游、文化观赏游、祖地寻根游、红色漳州游等十大精品主题线路。(萧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