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隆教畲族乡滨海旅游城镇呼之欲出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757

  福建省龙海市隆教畲族乡,地处闽东南沿海突出部,东与厦门特区隔海相望,南临台湾海峡,北连招商局中银开发区,西衔漳浦县,全境75.56平方公里。

  近年来,隆教畲族乡大力实施“建设滨海旅游城镇”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好隆教畲族乡区域整体规划,突出旅游业的发展地位,科学利用35平方公里的旅游用地,带动港口、仓储、物流、商贸、休闲等第三产业的兴起,把隆教畲族乡建成九龙江入海口、厦门特区南岸的经济繁荣地带。

  日前,记者带着相关问题,走进享有东方“夏威夷”之美誉的隆教畲族乡,采访了隆教畲族乡党委书记高春生。

  收获“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记者:隆教畲族乡在“十一五”时期有什么收获?隆教畲族乡将如何规划“十二五”?

  高春生:“十一五”期间,隆教畲族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滨海旅游城镇” 的发展目标,圆满完成对“十一五”时期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10年,隆教畲族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7348万元,财政收入1291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70.8%和257.6%。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于2007、2008、2009连续三年在全市年终考评中位居乡镇前六名。

  项目建设持续提效。隆教畲族乡发挥流会至镇海12公里长深水海岸线腹地的优势,引进毅宏车艇有限公司、隆教风电场、海洋水文装备综合保障基地、明升置业、首鑫、中海油LNG、神华集团等18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近40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注册合同外资、验资利用外资、外贸出口等4个指标零的突破。

  幸福指数持续提升。五年来,隆教畲族乡累计争取筹集资金4000多万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创造浅海生态养殖年产值3200多万元和蔬菜基地年均亩产5000元的经济效益;投资3000多万元扎实开展一批关系居住、交通、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获得福建省第五批环境优美乡镇等荣誉称号,新农村建设得到推进;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争取少数民族医保优惠政策,实现新农合全面覆盖、新农保全面普及。

  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社会环境安定稳定,实现无重大恶性案件,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无上级挂牌督办案件,无重大灾害事故,无走私、偷渡案件等“五无”良好态势;人口与计划生育上新台阶,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取得“摆脱二类乡镇,稳保一类乡镇”的良好成绩;精神文明蓬勃发展,“龙海市文明乡镇”、“漳州市文明乡镇”、漳州市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就业再就业、征兵、双拥、工会、共青团、妇联、民政、民族宗教、体育、老龄委等工作得到新的加强。

  执政能力持续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建科学化水平得到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公开公正选人用人,合理安排领导干部分工任职,圆满完成2006年和2009年两届村级换届选举,优化干部队伍,提升整体素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民主集中制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得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十二五”期间,隆教畲族乡继续深入实施“建设滨海旅游城镇”的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一带、两轴、三区”网状空间开发格局。建设“一带”,即“滨海旅游带”(白坑至白塘的海岸沙滩带),推进“两轴”,即“两个发展轴”(沿海大通道、港口水路通道);培育“三区”,即“三个产业区”(滨海旅游度假区、现代物流园区、南太武山高优生态农业区),把隆教建设成为南太武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长极。

  综合实力再上新水平。到2015年,隆教畲族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7亿元,年均增长28%。其中,工业总产值11亿元,年均增长35 %;农业总产值1.7亿元,年均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年均增长5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年均增长40%。财政总收入7000万元,年均增长40%。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旅游业发展焕发新活力。旅游业带动效应得到发挥,旅游、休闲、商贸、物流等新兴产业初步形成,旅游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得到提升,力争达到50%。

  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稳定新农合覆盖率,实现新农保全覆盖;人口得到有效控制,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安全预警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全面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健全,自来水网全乡覆盖,村庄道路硬化亮化再增加15公里,村村实现乡村公园建设,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实现新改观。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再建1座垃圾压缩中转站,按人口800:1配备保洁员,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率达60%和15%以上,农村户厕、公厕普及率达85%和90%以上,实现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生态村比例达100%,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市前列,成为人居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地区,跻身国家级生态乡镇行列。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健全,乡、村党组织“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全面实现,社会各阶层实现党组织全面覆盖,干部管理机构不断完善,作风建设得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

  记者:近年来,隆教畲族乡是如何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的?

  高春生:第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紧建设消防、交通、用电、用水、排污、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强化临海港口规划建设与管理,提升港口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区域承接项目、聚集产业的能力。

  第二,营造良好政策环境。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并建立长效机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长期性,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加强协调服务,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为项目征地、办证、审批等提供“快捷通道”,争取项目早日获批和落地建设。

  第三,维护社会治安环境。切实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侵犯其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设立招商引资服务投诉点,负责受理企业的各类投诉,制止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不正当行为;弘扬和树立“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全面营造尊重、支持、保护企业家和投资者的良好氛围。

  第四,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帮企业渡难关,帮项目破难题”活动,建立项目联席会议、现场办公、定期会商、限期解决等项目推进机制,提供“保姆式”服务,认真分析项目进度缓慢的原因,抽调经验丰富、业务精通的人员充实一线,及时排解群众矛盾,做好疏导工作,消除项目生产建设中遇到的纠纷问题。

  第五,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围绕民企、外企、央企“三维”立体招商工作思路,依托“4·8”、“6·18”、“9·8”、“11·18”等招商平台,拓宽引资渠道,突破投资结构,形成引进一个、拉来一串、带动一批、兴起一片的招商引资新格局。

  突出滨海特色提升旅游品质

  记者:请您谈谈隆教畲族乡的定位及规划建设理念。

  高春生:首先,我先谈谈我们的定位。隆教畲族乡属于龙海市“一心、三轴、四组团”中的南太武滨海组团,要充分利用山水资源,突出滨海旅游特色,努力转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致力建设高品位、宜居、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旅游城镇。

  其次,对于未来的规划建设理念。我们将发挥临海优势,以隆教湾的福建首鑫和白塘湾的明升置业两家旅游公司为依托,打造滨海旅游城镇;以兴古湾的中海油LNG项目为支撑,发展港口物流仓储、物流中转,带动第三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集群。利用山地资源,开发清洁能源风能发电,并结合清洁能源隆教风电场和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推进旅游业多元化发展,提升隆教旅游的品质和档次。

  记者:随着滨海旅游城镇建设步伐的推进,逐步形成以旅游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新格局。在这方面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

  高春生:这一切与隆教先天的资源优势[2107.27 0.33%]和后天人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主要实施了三大工程建设。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扎实推进一批关系生产、居住、水利、卫生等方面的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完成22公里道路硬化、省道及部分行政村照明亮化,推进乡村公园及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加快建设自来水工程,推进东部工程延伸;以“城乡环境整洁行动”为契机,投入近百万元完善环保设施,建立健全保洁队伍,并于省道两侧改建垃圾屋以替代原先简陋、露天的垃圾池,改变过去风大导致的垃圾纷飞的现象,树立环境卫生整洁形象。

  实施物质文化保护工程。立足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优良的自然环境,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民俗文化保护机制,加大畲族特色民俗“抢孤棚”的宣传力度,实施对省级文化单位镇海卫古城的保护管理,确保民俗文化和自然环境得以传承和发光。

  实施项目跟踪督促工程。借助这些天然的旅游资源,成功引进了总投资200多亿元的福建首鑫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南海第一湾——彩虹小镇和明升置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白塘湾国际旅游度假城等两个旅游项目,时时做好项目的跟踪,确保项目早落户、早投产、早出效益。

  记者:隆教畲族乡地处九龙江工业走廊的最南端,是漳州的南大门、出海口,紧邻南太武风景区,同时又与厦门经济特区隔海相望,跟中银经济开发区隔山相邻,濒临台湾的金门岛,随着漳州开发区进一步完善,九龙江工业走廊的形成,隆教畲族乡将如何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高春生:南太武滨海新区建设作为龙海市“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经济新增长级,是实现隆教畲族乡跨越发展的新起点、新平台,我们将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极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一要进一步做好区域整体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区域整体规划,突出旅游业的发展地位,科学利用35平方公里的旅游用地,带动港口、仓储、物流、商贸、休闲等第三产业的兴起。

  二要进一步做好旅游资源保护。修建古火山口观光栈道,保护火山石免遭磨损;修葺镇海卫古城墙,严禁乱占乱拆等破坏行为;修缮重建宗祠宗庙,保护宣传民俗文化;积极做好镇海卫古城、“半洋洲一号”古沉船、“抢孤棚”活动等文化遗产申遗工作;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整治景区环境卫生;加大三湾海线沙坡保护力度,走可持续开发之路。

  三要进一步推进旅游开发进程。改变造势大、行动小的现状,跟踪敦促福建首鑫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南海第一湾——彩虹小镇和明升置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白塘湾国际旅游度假城等两个旅游项目的开发进度,发挥“引来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联动效应。(田永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