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漳州力促“海丝”申遗工作 明年将参加七城联展(图)

来自:上海福建人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789

龙海月港遗迹,等待清淤

  在今年初的漳州两会上,本报的两会报道组关注的“海丝申遗”话题,引来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而不少政协委员也提交提案,力促海丝申遗。

  12月中旬,漳州与北海、广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七城市共同签署《新机遇 新挑战 新跨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七城市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行动纲领》,标志着漳州市海丝申遗工作取得关键性的进展。

  漳州市文管办主任杨丽华称,这一年来大家辛苦的付出也换来了可喜的回报。副主任张长水称,下一步将与专业机构签订协议制定好保护规划,并参加明年海丝遗迹“七城联展”。

  【提案】多位委员提交提案 力促“海丝”申遗

  今年年初的“两会”上,“力促海丝申遗”一度成为会上热议的话题。

  市政协文教卫体委提出了切实保护和修缮漳州“海丝”文化遗址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要多方筹措资金,修缮“海丝”文化遗址;健全执法队伍,完善文物管理机制;加强基础建设,盘活“海丝”文化资源。

  委员赵宝伟提交《关于加强我市“海丝”申遗领导工作的建议》,建议成立漳州市申报“海丝”始发地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海丝”申遗的有关工作;明确申报主体,用“一盘棋”的思想统领、协调有关县(市、区)做好申遗工作,积极主动与省文化厅等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并以市政府的名义积极向省政府申报“海丝”始发地世界文化遗产;做好申报“海丝”始发地世界文化遗产文本的编制工作,多介绍月港和漳州海商辉煌的历史,多做漳州旅游业的推介工作,争取省政府同意把月港与泉州港捆绑起来,向国家文物局申请把月港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

  此外,委员张怡涛提交了《关于整合龙海“海丝”文化遗址,促进漳州“海丝”申遗工作的建议》。

  【办理】摸清遗存家底 成立领导小组

  今年上半年,经过数个月的走访摸查研讨,截至今年7月,漳州市正式敲定海丝遗存家底,遴选出38处突出体现漳州“海丝”贸易特色的遗迹,其中港口码头遗址有6处,通商贸易史迹有3处,航标塔有4处,贸易输出品史迹有3处,海商人物史迹有8处,海神庙宇6处,楼阁亭台有1处,石牌坊有1处,其他宗教信仰有 3处,卫城遗址、石刻有3处。月港遗址、定潮楼、浦南渡口、天一总局、石矾塔、宴海楼;漳州清代石牌坊(闽越雄声)、镇海卫城、六鳌城、望洋台等都在列。

  漳州市文化与出版局于今年7月组建了市文化综合执法支队,各县(市、区)参照市里的做法,相应成立文化综合执法大队。其中云霄县率先成立了文化综合执法大队。

  今年9月,作为“海商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的龙海市成立了由龙海市文体局、博物馆、海澄镇、档案局和海外有心人士组成的“海丝”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开始着手开展对现存世的历史图片、文字记载、实物遗存、年代考证等进行整理,形成具有“海丝”丰富内涵的资料、汇编归档存库(详见本报7月13 日、9月21日的报道)。

  召开海商论坛 签署申遗纲领

  12月1日至2日,由漳州市政协主办的第二届漳州海商论坛在漳州宾馆召开。论坛以研究漳州海商文化,推动漳州“海丝”申遗工作,促进港口经济发展为主题。会上通报了省里决定将泉州和漳州一起捆绑申报世遗,并确定了漳州“海丝”申遗主题和申报点。国家文物局也原则同意漳州市加入全国“海丝”申遗的盘子。

  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在会上称,“海丝申遗的那一天,在那个光荣的版面上,一定会有漳州这个点”(详见本报12月1日、2日的报道)。

  12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宁波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文明进程”国际论坛在宁波市举行,国内“海丝”申遗的七个城市共同交流探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工作。漳州市政府副市长赵静出席论坛并讲话。会上,漳州与北海、广州、泉州、宁波、扬州、蓬莱七城市共同签署《新机遇新挑战新跨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七城市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行动纲领》。

  行动纲领的签署,建立起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七城市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利用和联合申遗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也标志着漳州市海丝申遗工作取得关键性的进展。

  【专访】复核海丝文物点 将参加七城联展

  漳州市文管办主任杨丽华、副主任张长水两人一直致力于漳州的海丝“申遗”工作。

  杨丽华称,这一年,对于漳州海丝申遗是特别的一年。漳州海丝申遗工作开展起步相对较晚,因此许多事情需要短时间内就要完成,才能跟上其他城市的申遗步伐。这一年来大家辛苦的付出也换来了可喜的回报。(苏禹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