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11日,中国政府签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30天后我国自动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一年来,我国旅游行业围绕应对入世的大课题,做了许多针对性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实践证明,我国距离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越来越近——
我国加入WTO已经一周年了。这一年里,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外商投资和利用外资明显增加,旅游业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旅游接待和收入再创佳绩。1-10月累计,我国入境旅游人数8157.50万人次,同比增长11.19%,旅游外汇收入171.96亿美元,同比增长16.02%。2002年,可谓是旅游业全面进步和丰收的一年。
一、认真学习世贸规则和入世承诺
入世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为了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要向各行各业解释清楚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入世到底有什么利弊”的指示精神,使旅游全行业对入世有一个正确认识,入世之前国家旅游局就组织开展了专题研究,向全行业提出了应对入世的工作思路;入世以后,国家旅游局领导亲自向机关干部宣讲世贸知识和入世承诺,提高大家对入世意义和影响的认识;在2002年初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要求全行业认真学习世贸规则和旅游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充分利用入世过渡期,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工作,切实把挑战变为机遇,压力变为动力。福建、天津、重庆、广西等省(区、市)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举办了入世形势与世贸知识的报告会、研讨班,山东、江苏、吉林、湖南等省旅游局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入世讲座和研讨。按照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山东、重庆、北京、江苏等地旅游局认真研究有关入世的课题,撰写了一批较有深度的调研报告。《旅游调研》、《中国旅游报》等专业期刊,开辟了入世专栏,登载WTO知识、世贸规则和研究性文章,在全行业起到了普及知识、开阔思路、引导工作的作用。通过上述工作,全行业对非歧视、透明度、公开化、国民待遇等世贸规则有了基本了解,各地旅游企业对入世承诺和影响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各级旅游部门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有了清醒理解,为全面适应入世以后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打下较好的工作基础。
二、抓紧清理和修订旅游法规规章
兑现入世承诺最直接的表现和要求,一是使现行的政策法规与世贸规则相一致,二是按照入世承诺的时间表扩大对外开放。为此,在入世前后,旅游部门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要求,抓紧对现行旅游法规规章开展了清理,以此为基础进行旅游法规的废、改、立。2001年12月31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第17号令公布了第一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结果,其中,保留的23项、需要修改的27项、宣布废止的19项;与此同时,积极推动《旅行社管理条例》的修订,2001年12月11日,国务院发布334号令公布了修订后的《条例》,其中专门增设了“外商投资旅行社的规定”一章,为入世后兴办外商投资旅行社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根据出境旅游发展的实践和入世的有关承诺,抓紧将1997年颁布的《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发布并于2002年7月1日起实施。此外,为适应入世新形势的要求,2001年12月底,国家旅游局又分别发布了《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修订);2002年10月28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出境旅游领队人员管理办法》。所有这些工作,都加速了我国现行旅游法规与世贸规则、入世承诺的接轨。
三、积极兑现旅游业的入世承诺
认真兑现入世承诺是WTO成员国的义务,也是一个国家和政府信誉的表现。我国旅游业的入世承诺主要反映在旅行社业和饭店业,入世一年来,旅游部门进行了积极的兑现。在旅行社业方面,国家旅游局在2002年初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表示,“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和旅游比较发达的城市,允许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大旅行社兴办控股的合资旅行社;如条件理想,还可以考虑提前兑现入世承诺,允许其试点兴办独资旅行社”,这充分显示了旅游部门主动履行入世承诺的态度。在饭店业方面,国家旅游局按照取消“境外消费”限制的承诺,淡化了饭店有关“涉外”的规定,将涉外饭店星级标准修订为饭店星级标准,把旅游饭店的统计对象由原来的涉外饭店修改为星级饭店,确保了饭店星级评定、统计口径与世界旅游业接轨。此外,一些省市人民政府也明确表示积极兑现承诺。如深圳市提出,希望国家允许率先兑现旅游等服务业的入世承诺;云南省领导表示,要加快入世以后旅游业的开放步伐,争取尽早兴办一批合资旅行社。
四、努力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世贸规则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市场经济的规则。政府部门要适应入世的要求,就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入世一年来,旅游部门在此方面做了较多工作。按照国务院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统一要求,国家层次进行了旅游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首批取消了对饭店管理公司等3项行政审批权,今后还将对一些项目陆续进行调整和规范,使政府职能真正转变到实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为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在全国开展了旅游市场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加强旅游行政执法工作的力度;在对现行旅游政策法规的清理中,修订了与世贸规则不一致的条文,充分体现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的精神,减少“内部掌握”、“内部操作”的色彩;明确取消对旅游投资的所有制限制,鼓励各种
经济成分参与旅游开发,推动大旅游格局的进一步发展;为贯彻世贸规则的公开化和透明度原则,对即将出台实施的新的旅游法规,提前在指定的报刊上刊登公布,一些重要的旅游法规还将翻译成外文,使国内外的旅游投资者和关注者都知道。地方旅游部门也全面清理了旅游法规和行政审批项目,海南等6省市还修订了地方旅游管理条例,山东、福建、桂林等省市提出取消旅游企业经营的地域限制,推动了全国统一旅游大市场的建设步伐。
五、旅游企业纷纷抢抓入世机遇
旅游企业是应对入世的主力,也是检验和体现入世效应的主要载体。在旅游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旅游企业纷纷抢抓入世机遇,显露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一是外国旅游企业稳步进入我国旅游市场。截至2002年11月上旬,包括入世以后批准的我国康辉总社与美国罗森.布鲁斯的旅行社合资,全国已有11家中外合资旅行社,据悉,拟由外商控股的合资旅行社、外商独资的旅行社也在洽谈和申办之中;国际顶尖级和低星级饭店管理集团对进入我国饭店业市场兴趣浓厚,中心城市和中西部地区成为吸引外国饭店投资和输出管理的重点;ICR、因特沃(Interval International)等国际知名的分时度假集团进入我国旅游市场,并在一些地区开展分时度假业务的经营;以旅游救援、医疗服务为主业的法国安盛公司寻求与我国旅行社的业务合作。二是旅行社网络化建设明显加快。与以往单纯以业务联系为纽带相区别,“资产组合+业务组合”的网络化模式正在快速崛起,并初步形成以北京、广州为中心的“一南一北”两个网络化群体,如康辉总社以全资、控股、参股等资产纽带为连接,已在全国设立50多个子公司,发展目标是设立100家分社;中旅集团近期对国内外14家旅行社进行控股、重组和改制,拟两年内对全国重点地区和城市进行布点;中青旅加快了对青旅系统旅行社的投资控股;上海春秋国旅已在国内设立31家分社、在海外设立6家经营机构;广之旅以品牌入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在境内外设立营业网点30多个;广东国旅假期联合境内外30家旅行社成立了连锁旅行社,所有成员一律使用国旅假期的品牌和标识。三是旅游企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各地在鼓励各种经济成分投资旅游业的同时,明确要加大国有旅游企业体制改革的力度,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机制。如山东提出,可以选择股份制改造、股份合作制、出售拍卖、租赁承包经营,引资嫁接、合资经营等多种形式,加快国有旅行社的改革步伐,推动旅行社企业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发展;青海、内蒙古等西部省份也对国有旅游企业改制提出了工作计划;四川等地大胆进行了旅游景点景区“两权分离”的探索试验。四是旅游要素走向进一步协作。表现比较明显的是旅行社与景点景区的合作,如广东国旅与神农架景区、天津方舟旅行社与黄山屯溪老街、广之旅与峨眉山景区、湖南黄龙洞开发有限公司与湘西凤凰等,这些协作有利于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机制,强化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回首入世后的一年,旅游行业做的工作是大量的,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比较明显的变化是,旅游从业者明确了对入世的意义、影响和承诺的认识,旅游部门提高了对扩大开放和与国际接轨意义的认识,旅游企业显著增强了投身改革开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入世一年的实践也证明,挑战性效应在旅游业比预期的要缓、要轻,但综合性的影响已全方位地显现。可以相信,随着入世效应的继续放大,各行各业的更加开放,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已不再遥远!(高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