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新阳工业区林立的厂房和灰尘弥漫的乡间道路,厦门新垵的数百座红砖古大厝让所有的人眼前一亮。那富丽堂皇的结构、精美绝伦的雕刻和浓郁的闽南民俗风情,将数百年前先人的智慧一展无遗。更重要的是,新垵的每一座古大厝,都有一个带着咸腥海风味儿的故事,那是新垵先人漂洋过海通番创业的传奇,是闽南海外移民的开拓史、兴旺史。
先人出番创业建华屋
新垵现属海沧辖内,位于厦门西港马銮湾西南侧。历史上新垵曾属海澄县、同安县管辖,1958年划归厦门。在许多古大厝的周围,我们都能看到或大或小的水面,可以想象,从前,这些古大厝一定都是临水而建的。
村党支部书记邱清镇证实了这一想法。他站在如今已变成小鱼塘的昔日古河道边,指着不远处的马銮湾说:从前,新垵各村几乎都有河道相通,中河、边河、顶角河,河河相连,并直接通向大海。
得着地理之便,新垵人很早就出海谋生。据《同安县志》载:元末明初同安仁盛乡安仁里新垵村邱毛德等人渡洋“通番”经商,明嘉靖、万历年间,邱姓族人又往吕宋(菲律宾)、安南(越南)、新加坡、缅甸等地谋生、创业,新垵逐渐成为远洋运输业者、海上贸易业者和海外创业者的聚居地。许多创业有成者又利用与大海相通的河道运来国内外各种优质建材,在故乡营建华屋,这就是今日我们所见的新垵古大厝。
大厝主人展风流
厦门一些有识人士说:走遍中国,难得看到这么漂亮、这么完整的古民居群落,新垵古大厝有讲不完的故事,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新垵惠佐河岸边,有座美轮美奂的“庆寿堂”,是清代辞官经商的邱得魏所建,它占地约3亩,结构恢宏。走进庆寿堂,各种精美的艺术令人目不暇接,所用材料更有来头,门庭前的石雕,材料用的是“青斗石”和“泉州白”,廊庑下的地砖据说从国外运来,厅堂上装饰着西洋镜和西洋钟,画屏上镌刻着古典诗词和古人警句,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汇在这里显得那么和谐、美妙。尤其那精美的木雕,令人叫绝。
村中的正顺宫雕龙画凤,占地13亩,气势非凡。正顺宫始建于元朝,供奉的是东晋淝水之战的谢安,传说他能保佑打胜仗、赚大钱,集战神、财神于一体。传说,邱氏后人到了马来西亚后,依然供奉谢安,结果,在一场锡矿的争夺战中以少胜多。于是,他们在马来西亚的龙山潭也建了一座正顺宫。
新垵的古大厝主人大多赫赫有名:如当年厦门万记行主人邱明昶、在越南经营橡胶发财的邱振祥、航海家邱忠波、为我国进入联合国奔走出力的邱汉平、实业家陈献猷、南侨诗宗邱菽园、作家马寒冰、辛亥时期领袖人物杨衢云等。
旅居海外的邱氏后裔,始终没有忘记故乡新垵。他们许多人在当地建设了和家乡一模一样的建筑,寄托思乡之情。
古厝内洋溢着鲜活的生命气息
历尽沧桑的古大厝,如今依然庇护着邱氏后人,他们仍与海外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85岁的林锦义曾是黄埔军校学员,他是莆田人,“入赘”到了新垵。解放初期,他曾担任过海澄县长。如今,老人虽年岁已高,双耳近乎失聪,但思维依然敏捷,还能给海外的亲友写信。
新垵村的邱氏家族较为强大,历史上为了保卫家族,邱家从泉州请来了有名的武术师傅沈荣德,此人汇集五种拳术的精华,自创了南少林五祖拳。如今,新垵村的男女老少,仍多习此拳。古大厝的埕院内,便时时可见习武人的身姿。我们随便走进一户人家,主人往往会拿出一张证书,那是这户人家在全国、全省武术比赛中夺冠争魁的证据。
闽南民俗旅游:让古大厝再现活力
新垵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里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特别是海边的滩涂,真是太肥沃了,养什么长什么,当地的土笋冻和“土龙”是很有名的海产。
近几年,厦门的有识之士一直在为新垵红砖古厝的保护、开发而奔走呼吁。有识之士提出:可以在古大厝中确定若干幢陈列区,陈列家史、村史、家族史、名人史、出洋谋生史、少林南拳史以及历代家谱、族谱。可以将若干幢改装成“家庭旅馆”,为市区市民周末度假提供休息的场所。可以将若干幢确定为文化区,内设南音、锦歌、高甲戏的清唱或折子戏、南拳教习表演。还可将若干幢改装为餐馆、饮食店,制作新垵海沧的特色美食和厦门的“小吃宴”。
在一份最新的新垵古大厝保护发展规划中,人们还打算疏浚水系,让古民居保护区内恢复碧水清清、商阜古渡的风貌。在不久后的将来,游人们或许可以泛舟水上,顺水观赏红砖古大厝的精致美妙,细细体会其中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