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飞 肖彤
1月17日下午,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市政府民生主题记者会。市教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健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出席记者会,介绍本市民生保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新增3000个公办托班托额
市教委主任周亚明表示,去年上海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学科布局和培养模式,提升高校创新服务能力。新增公办幼儿园和社区托育托额1.42万个,新增23所普通中学。新增4所博硕授权高校和110个急需博硕学位点,调整约8%本专科专业点。
“今年,上海要坚持‘基点’和‘龙头’两手抓。”周亚明说,将大力促进教育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重点关注五个新城和南北转型区域,重点供给普通高中学位资源,新增3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额。加快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支撑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立人才需求分析和清单发布机制,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布局未来学科。
市民政局局长蒋蕊说,近年来,上海不断构建高品质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养老床位达17.6万张,建成502家“枢纽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05家社区长者食堂、超2000个老年助餐点。全市养老护理员总体持证率达82%,建成77家智慧养老院,推广应用“养老院+互联网医院”156家。
蒋蕊说,下一步将更加精准聚焦老年人实际需求,发展更加均衡可及、更高品质的养老服务,用“申情颐养”,稳稳托起广大老年人的幸福美好生活。
建设更多优质高效零工市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佳瑛说,过去一年,上海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2.2万人,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今年,将继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优化稳岗扩岗、就业补贴等支持政策,将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确定为60万以上。加大本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改革力度,“十四五”期间新增培养20万名高技能人才。
杨佳瑛说,今年全市高校应届毕业生预计有24.6万人,再创新高。将因地制宜拓岗位、搭平台、送政策,帮助高校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针对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建设更多优质高效的零工市场,打造特色劳务品牌。
去年上海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8.5%,同比提高0.8%;地表水优Ⅲ比例为99.3%,同比上升1.5%。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说,将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上海。打造一批美丽河湖、美丽街区、美丽乡村等美丽建设样板。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解决群众身边的噪声、油烟污染问题。深化碳市场改革,扩大碳普惠覆盖场景和规模。强化长三角区域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应对、跨界水体共保联治、近岸海域协同治理、固废转移联防联控。
做细上级医院号源优先预约
市卫健委主任闻大翔介绍,去年上海推进9家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新增2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家庭医生签约超过1120万人。2025年,将打造高品质、整合型、智慧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加快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创建新一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持续开展社区诊疗病种清单应用培训,做细上级医院号源优先预约。健全多点触发、快速高效的传染病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全链条、全要素应急演练。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裴晓说,去年上海打好“两旧一村”改造攻坚战,完成零星旧改13.6万平方米,受益居民4697户;完成不成套旧住房改造31.1万平方米;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21个,完成“拎马桶”改造7589户、9个区实现“拎马桶”清零。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措7.2万套间,新增筹措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3.03万张。
裴晓说,今年上海将全面完成零星旧改、全面解决“拎马桶”问题、基本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建设筹措供应更多保障性租赁住房和“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提升“一江一河”滨水驿站功能,推动市民居住和城市空间品质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