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成东
今年,记者送给松江的关键词是——“拱卒”。
“拱卒”是中国象棋中的术语。因为“卒”的走法是有局限的:没过河之前小卒只能向前走。但在高手眼里,“卒”一旦过河就会发生质变,甚至能够成为取胜的关键,因此有“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说法。
“日拱一卒”,与其说是行动,不如说是决策,体现实干是硬道理。
8月19日,松江区委全会审议通过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的意见》。随后,区委、区政府将《意见》深化细化为可操作、可执行的350项改革任务,一步步“拱卒”,推动各级干部用实际行动去探索、去尝试、去落实。
松江一位干部告诉记者,任务一旦认领后,区领导每月要对任务责任部门的工作进度、时间节点进行检查,做到跟踪问效、形成闭环,“如果发现对方仅是表态却不落实,就要问责”。区级领导和各部门既是“出题人”,也是“解题人”“答题人”,帮助街镇、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解决问题,共同推进改革。
“拱卒”体现务实精神。眼下,松江区级会议多开短会,务求实效。也有开长会的,要求与会者多发言,讲实情,反对浮夸唱高调。现在不少街镇、委办局在报财政收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等目标和进展数据时,都慎用“接近”“有望”“即将”等“技术性”词汇,挤掉水分,实实在在报情况。如有困难,就把制约发展的真问题讲出来,各方一起想办法解决。
招商引资,松江铆足干劲;服务企业,松江满腔热情。这背后,需要机制支撑。松江区委季度工作会议提出创新招商模式,实施项目“首谈负责制”,就是由第一个和企业洽谈的街镇或者委办局负责项目落实,保证好项目不因人为因素而“黄掉”。
九亭是松江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从布局到形成产业集群,时间跨度5年以上。“我们数年如一日地围绕卫星互联网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耕,在招商引资中补短板锻长板。”九亭镇镇长贾顺军这几年的周末大多放弃了休息,跟着企业创始人的工作节奏,为服务企业而奔忙。
“企业的创始人或是董事长平时多在出差,只有周末才有时间。”贾顺军说,要精准服务,高效敲定具体事项,就得和能拍板的人谈。前几天,贾顺军刚从国外招商回国,“我们在国外五天半跑了13个企业,每天都是高强度对接”。
小卒过河当车用。“拱卒”不仅不慢,还能产生指数级的变化。在全区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们共同努力下,眼下,松江社会经济运行已企稳,商销社零增速位居全市前列,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经济企稳的同时,松江产业领域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亮色。智能终端、算力、卫星互联网等新型赛道作为松江发展的特色产业,产生的一项项“快而优”的数据,目前单独来看可能并不显著,但就像“拱卒”一样,累积起来,将对整体产业转型、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在AI算力领域,松江拥有以腾讯G60智算中心、上海仪电智算中心(松江)为龙头的强劲算力资源,算力总规模达到31300P,正着力以算力吸引用户集群向松江集聚,形成算力、算法、算料融合的AI产业生态。
8月6日,“千帆星座”首批组网卫星发射升空,全面打响了松江卫星互联网特色产业品牌的知名度。眼下,松江形成了具有高辨识度和强影响力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计划到2026年,全区商业卫星批量化智能制造能力将达到每年300颗,在轨运营卫星数量将超过600颗,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100亿元以上。
前几天,G60科创云廊二期工程的云顶网壳完成合拢。至此,云廊二期建设完成最具挑战性的攻坚任务。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起点建筑,G60科创云廊建设同样是“日拱一卒”,进而汇聚创新主体、基金与互联网云,构筑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成为世界最长产业长廊。
真正的象棋高手,都明白“日拱一卒”的强大力量,因为他们从不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