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老杨树宣讲汇”将深入社区、校区、园区、营区以及机关事业国企单位 把人民城市生动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80
记者 徐瑞哲
  “没想到收到了回信,我很激动,也感觉很温暖。”昨天,在定海路街道,“老杨树宣讲汇”成员、杨浦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袁建民告诉上海电力大学学生等青年朋友,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时带着一份怎样的情感。当天,“老杨树宣讲汇”在此正式启动“五进”,深入社区、校区、园区、营区以及机关事业国企单位。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杨浦滨江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之后多次对上海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本月初,总书记在给“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的回信中,勉励大家“继续讲好身边的生动故事,带动更多市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身为杨浦改革和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袁建民与他的“老伙伴”从信中感受到总书记对人民城市建设与民生福祉建设的关怀与期望。他说,2007年,习近平在上海工作的七个多月里“六到杨浦”,围绕创新发展、民生保障、信访接待等工作进行调研、作出指示。
  现在的“00后”大多不知道杨浦过去的样子。袁建民说,改革开放之初,杨浦还有大片“老破小”。“程乃珊小说《穷街》的原型,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在的定海路街道。”当年的“穷街”,危棚简屋,低矮破旧,终年不见阳光,有时打开自家窗户就会碰到隔壁人家窗户,甚至出租车司机都不愿意去。
  如今,这里已经全面完成成片旧改。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随着黄兴路1039弄成套改造项目最后一户居民郑重落笔签字,100%签约生效公告张贴上墙,杨浦正式告别“小梁薄板”,比全市要求提前3年完成改造任务,居民也将搬进现代化新房。
  不仅如此,一些老旧住房,还蝶变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标杆项目。当年的“两万户”工人新村长白228街坊,在完整保留“两万户”建筑空间肌理的基础上,增加了社区商业、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功能,可以满足周边居民一站式、多元化需求,成了周边居民、办公白领最爱逛的地方。
  从汲取“和合文化”到吸收“枫桥经验”,城区里也有“前世今生”“沧海桑田”的软硬件巨变。听取了“老杨树”宣讲,上海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顾春华表示,“老杨树宣讲汇”为培养人民城市的未来建设者,带来丰富的党课、思政课资源,师生们不仅要把自己当作“收信人”,更应把自己当作“答卷人”。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学院大学生张天啸表示,要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式,并结合电气专业特色来践行“老杨树”精神。
  据悉,近期,这支长期工作生活在杨浦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团队,通过区域化党建联建平台,计划开展“五进”——走进属地街道社区、电力大学校区、复旦软件园园区、消防支队营区、中船院区厂区等,面向基层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人民城市理念等宣讲活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