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历经10年打磨重现芳华,将承载高端服务业企业入驻 “外滩·老市府”开启全球招商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42
“外滩·老市府”位于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外滩金融集聚带的核心区域。记者 海沙尔 摄
  记者 唐烨
  历经10年打磨,上海外滩地区又一地标性历史建筑——老市府大楼重现芳华。回归后的老市府大楼将以“外滩·老市府”的新名字亮相。5月17日,“外滩·老市府”品牌揭幕,记者作为首批游客走进了这座百年老建筑。
  目前,“外滩·老市府”正在进行全球招商,待商户完成内部装修、入驻后,这座百年历史建筑将正式开启新的历程。记者获悉,“外滩·老市府”未来定位70%为商务办公、30%为文化与商业,将引入总部办公、高端零售、顶级录音棚、画廊、餐饮等业态,庭院广场、屋顶露台、商业文化业态等空间均会向市民游客开放。“这里将是高端现代服务业经典历史街区、国际金融办公服务平台、中央活动区文化标杆、城市共享公共空间。”外滩投资集团副总裁、上海外滩老建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亦锋说。
  弥补老建筑百年“遗憾”
  像“外滩·老市府”这样形态与体量的历史建筑,在老建筑林立的外滩地区也属罕见。
  在过去近百年时间里,老市府大楼保持着“未完成”的形态。在这次更新中,遵循原方案的设计理念,而且补上了原先的L形缺口,新建筑和老楼实现了原先的围合式设计。
  记者从街区步入围合区域,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开阔的庭院广场。庭院内生机勃勃,绿色草坪、植被间点缀着各色花卉,一株百年的紫薇树生长旺盛,还有一处“旱地喷泉”营造出水雾弥漫的场景。朱亦锋告诉记者,市民游客未来可自由步入庭院广场,感受历史建筑环抱的独特氛围。庭院内将引入各种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活动与商业文化业态,丰富市民游客的体验。
  老市府大楼是上海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个所在地,留下了新中国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同志的工作身影。如今,在靠近江西中路汉口路一侧的“外滩·老市府”内,陈毅市长办公地旧址在修缮后于去年9月以主题展的形式对外开放。
  除这块重点历史保护区域,“外滩·老市府”围合建筑目前被分为5个办公区,将承载高端服务业企业入驻。“我们希望引入能‘撑得起’这座历史大楼分量的高端服务业企业。”5个办公区集中于围合建筑的2到4层,每个办公区留有独立的电梯,确保了办公的私密性。目前已有重量级企业有意入驻。
  在围合区域的顶层,项目方还创新地打造了一处公共露台。未来,市民游客可乘坐直达露台的电梯,在露台上参观游览,俯瞰不一样视角的外滩,触摸岁月在这座老大楼留下的痕迹。
  整体焕新擦亮城市名片
  “外滩·老市府”是外滩“第二立面”更新中的标志性项目。
  这两年,黄浦区先后完成了外滩·中央、洛克·外滩源等历史街坊与建筑的焕新,引入了富有活力的产业,打造了富有吸引力的城市空间。外滩·中央的玻璃穹顶下,如今是南京东路上游客最喜欢的集聚空间;洛克·外滩源成了沪上艺术爱好者的打卡地。“外滩·老市府”将是外滩地区下一个地标。
  据统计,外滩历史风貌区0.7平方公里范围内,临江老建筑有36幢,在上世纪90年代通过置换、修缮与改造,实现了蜕变;其背后的“第二立面”有141幢老建筑,却是另一番面貌,长期存在权属关系复杂、建筑普遍缺乏养护、业态功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例如,“外滩·老市府”在更新前,内有30家单位、42户居民,业态低端,大楼存在被过度使用的问题。
  上海市与黄浦区正在联手推动整个外滩区域的焕新,擦亮这张城市名片。“外滩将成为21世纪上海最具标志性的世界级金融文化中央活动区,成为金融商务中心,高品质的公共活动、合作交流空间,创新要素集聚的高地。”黄浦区领导说。
  未来的外滩,将与黄浦滨江、南京东路、苏州河等区域联动发展:持续提升“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国际化影响力,与位于世博黄浦滨江的“中央科创区”相互赋能;加强商业消费功能,位于南京路沿线的170街坊项目将更新成为外滩—南京路的重要地标;外滩源二期项目将更新成为最具特色的24小时多元工作生活生态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