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东山岛有个“贝壳博物馆”

来自:新华网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503

从小酷爱大海,年迈眷恋沙滩,珍藏5300多种贝壳,蝶岛八旬老人与五光十色贝壳屋的故事——

在东山岛滨海古城铜陵镇码头街,有一家“贝壳博物馆”,珍藏着5300多种贝壳,玲珑剔透、五光十色,吸引着大批游客和台胞前往参观。“贝壳博物馆”的主人就是年逾八旬的江生老人。7月上旬的一天,笔者赶到这里采访。“老大伯,您什么时候开始捡集贝壳 ”“25年了 ”“为何喜欢做这件事?”“关爱海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是我收集贝壳,宣传教育后人的目的。”老人身体健壮、耳聪眼明,说起话来声音洪亮。老人家门口就是大海、渔港、码头,他从小酷爱大海,靠海吃海。现在5个儿子都是渔民,有自己的渔船和1200个网箱养鱼,日子过得滋润。30年前的一个冬天,老人年仅45岁的妻子不幸病逝,7个子女 五男两女 年幼,生活困难。不久,他因忧愁和操劳过度而得了一场大病,虽然请过不少医生看病,吃了许多药品,但病情不见好转,身体虚弱,自我感觉去看大海心情会比较好。于是,他每天早晚跑到门口的海滩散步,看到退潮后暴露在沙滩上一个个多姿多彩的贝壳,兴致勃勃地将贝壳捡回来,几个月后不知不觉病好了,他摆起了水果摊,挑着水果走街串巷,捡贝壳自然成了他的爱好。当时,他心想,捡贝壳不仅能天天看大海,锻炼身体,而且能通过捡集的贝壳,让年轻一代了解海洋知识,保护海洋环境。于是,他一发而不可收拾,经常利用工余时间,到附近岛屿、海滩捡贝壳。

随着老人子女长大,成家立业,水产养殖、海洋捕捞获得好收成,日子越过越红火,老人的5个儿子早已分居,他和三儿子江平忠一起生活,住在一幢四层楼。孩子见老爸辛苦大半辈子,每月给他七八百元当生活费,叫他在家好好享清福,可老人闲不住,起早摸黑,跑到冬古、西崎、港西、宫前、澳角等30多个渔村拾贝壳、买贝壳,宣传保护海洋环境。他的汗水、足迹遍布东山岛20多个大小海湾和沙滩。买贝壳钱不够,不好意思向儿女伸手,他只能省吃俭用,什么钱都舍不得花,只有买贝壳才不惜花钱,尤其是看到罕见、珍贵的贝壳,三五百元他也舍得买。

有一次,他跑到距离家50多公里的陈城镇澳角渔村捡贝壳,了解到当地有位沈姓渔民在拉网作业时捞到一个珍贵的鹦鹉螺,他找上门去,但渔民开价要300元,他身上带的钱不够,竟用手表抵押,第3天才赎回手表。如果发现当地哪一家商店有销售珍贵的贝壳,他就会设法买下来。铜陵渔区许多渔民获知江老伯“痴迷”贝壳,都会将在海底捕捞的贝壳送给他或卖给他,老人及时将贝壳进行漂洗、浸泡药水、晒干、擦磨、加工、粘贴。

老人识字不多,可他虚心向当地美术工艺师学习,自己设计贝壳各种摆放造型,进行贝壳色彩、大小搭配、精心加工和粘贴,然后按分门别类,放在12个玻璃铝合金橱窗里,每天时间主要花在捡贝壳和加工制造贝壳。江老伯乐呵呵地说:“我现在身体很好,多年来没有得过什么疾病!”“我老爸的力气还超过我大哥呢 ”他三儿子江平忠高兴地说。

转眼25年过去了,江老伯在儿女们的理解和支持下,“贝壳博物馆”由1间小平房换成1间建筑面积35平方米的厅房。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于一个色彩缤纷的贝壳世界。看,用小贝壳镶起来的20多幅挂屏,闪烁着诱人的色彩;瞧,展橱里的宝螺、唐冠螺、皇冠螺、孔雀螺、鹦鹉螺、虎斑贝、八卦螺、鞋螺、白壳螺等千姿百态,光洁晶莹,每一个都是十分珍贵的美术工艺品。有的贝壳小如针孔,大似脸盆;有的海螺像鞋子、孔雀,似一个南瓜、一面镜子……一个个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令人赞叹,百看不厌。“贝壳博物馆”吸引了大批游客,一些台胞、侨胞和江苏、南京等地的客商提出高价购买他的贝壳,江老伯一一谢绝。20多年来,江老伯经常利用“贝壳博物馆”,以故事传说形式向自己的子孙和游客做宣传。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大海是大自然恩赐给人们的宝藏,只有大家共同保护好海洋环境,使海洋资源不受污染和破坏,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更幸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