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之二 :不良导游如此“导”
本报《武夷周刊》7月23日刊登了《核心景区怎么啦?》系列报道一:游客的疑问一文引起了武夷山旅游业人士的关注。一位长期在旅游界工作的先生告诉记者:产生“武夷山游客递增而核心景区游客下滑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不负责任的导游,在利益驱使下,误导游客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6月10日,两位七十岁左右的四川老人投书武夷山市委,反映他们在武夷山旅游期间的遭遇,其信中一段这样写道:“暨良顺(注:从两位老人的信中反映的情况看应是位野导)为我们安排的景点有大红袍、水帘洞、武夷宫、万春园、大王峰以及竹筏漂流。大王峰根本未见什么游人,十分荒凉,爬了两个多小时快接近山顶时,导游说,上面是什么航空标志物,不能再上去了,就此下山。我们实在弄不懂暨良顺为什么要安排我们两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去爬大王峰,为什么放弃了游人颇多的天游峰?我们年纪大了,今后再也不会去武夷山了,看不到最能代表武夷山景观特点的自然景观的风采,实在是太遗憾了。”
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今年上半年,股份公司到甘肃兰州旅游促销时,兰州某旅行社的老总向促销团成员诉苦,称其组团来武夷山旅游的客人被武夷山一个不良导游的“软刀子”给宰了一刀,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事情是这样的:兰州某旅行社的经理对武夷山景区可谓了解甚深,该旅行社组织的这批客人临行前,这位经理还特意向全陪叮嘱,“乘竹筏游九曲是武夷山旅游的精华,不可不游。”可是,当这批客人到武夷山后,武夷山的一位导游,就“耐心”地对客人说:“竹筏票很紧张,难买,再说竹筏排工服务态度差,经常索要小费,如不给小费,就一竹竿撑到底,让你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看不清,你们来武夷山一趟不容易,何必花钱买气受。”这位导游又十分“热心”地向客人推荐崇阳溪的“武夷山漂流”。在这位导游巧舌如簧的“劝说”下,这批游客终于同意更改游程,便在游程变更书上签了字。这批客人在结束了武夷之旅时,幡然醒悟,惊呼上当,然而由于客人已在游程更改书上签了字,也就投诉无门。
旅游是一种体验性消费,对于绝大多数游客而言,来到一个景点未旅游前,景点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导游是伴随并引导他们体验旅游产品的领路人,是他们惟一可信任的人,然而正是这种信任,成了旅游体验的“软肋”,一些不良导游正是从游客对他(她)的信任下手,误导游客,从中牟取不当利益。
闽北日报2004年7月30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