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名池

来自:新华网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40

墨池

墨池,也称洗墨池或洗砚池,是文豪学者画家洗笔砚之处。随着人物的出名,其墨池也就成了古迹。福建现存两口墨池和三处墨池石刻。

两口墨池:一口在建瓯市区的孔庙内。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明初的孔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后又多次修建。修复后孔庙有大成殿、谷台、两庑、戟门、云桥、棂星门、宫墙、门坊及一口墨池。墨池给环境古朴、殿宇巍峨、气势轩昂的孔庙增添了文化氛围。另一口在宋代我国著名的史学家郑樵著书立说的“夹漈草堂”故址,位于莆田县溪村夹漈山上。他的名著《通志》200卷,就在草堂里写成的。如今草堂附近,还有占星石、曝书石和洗砚池,都是与郑樵有关的古迹。

三处墨池石刻:一在漳州东南16公里的邺侯山麓的邺山讲堂,讲堂建于1642年,是明末学者黄道周讲学处。黄道周漳浦人,由于忠心爱国,不畏权势,敢于直谏,遭贬充军广西,赦免后返乡建堂讲学,听讲者众多。他除讲学外还练字,传说讲堂里还有过一口墨池。黄道周在学堂的峭壁上刻隶书真迹“墨池”两字及周围其他手书。二在福建漳浦湖西乡硕高山下,明万历年间,南宋末代皇族赵若和他的十世孙赵范地在此建成起一座仿北宋汴京式样的城堡“赵家堡”。城堡分为内外城。内城的花园中有块珍贵的“墨池”石刻,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手迹。三是在厦门同安境内葫芦山旁的“芦山堂”,该堂始建于944年,后又几次修葺,是为了纪念宋代大科学家、宰相苏颂而建造的三进双护厝府第。苏颂一生从政50载,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和编写了药物巨著《草本图经》。芦山堂前有一池清水,苏颂读书时曾在此洗砚,故称为“洗墨池”。而今,池毁,只留下刻有“洗墨池”的石碑一方。

 剑池

剑池,也称淬剑池。我省两口剑池都与欧冶子有关。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越人欧冶子是位铸剑师,他携带妻子朱氏和女儿莫邪,遍访名山大川后,来到了松溪县城南15公里处的湛庐山。这里山势峻峭,奇岩嶙峋,云雾缭绕,森林蓊郁,流泉飞瀑,风景明丽。他觉得此地薪炭易得,山泉凛冽,极优淬剑,于是驻山铸剑,果然铸炼出“湛庐宝剑”精品。而今包括剑池、欧冶洞、铸剑炉、试剑石等在内的冶炼遗址或遗迹尚存。据说,后来欧冶子曾到福州市内屏山东麓冶山。在冶山下立炉铸剑。冶山留下了一口剑池“欧冶池”。

蘸月池

闽侯县雪峰山,山上有鳌山阁、难提塔、留香堂、白云堂、望州亭、无字碑、文殊台和蘸月池等胜迹,以及千年古刹“崇圣寺”,是旅游与避暑胜地。蘸月池池面不大,但山中见水,水中映月,给人山清水秀、出凡脱俗之感。天池

在“闽东第一山”的福安白云山的西坡,有座建于明代的“冷水寺”,寺前有一泓清水,曰“天池”。池内盛产午时莲。此莲每日午时开花,色洁如玉,飘浮水面,但过午即沉。白云山山高水冷,是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福州晚报2004-8-17刊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