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金门同胞寻找“风狮爷”源头提供重要线索
家住鸿山莲厝的小林怎么也想不到,村里的那头石狮子竟然还是个宝贝。昨日,市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对它进行鉴定,它竟然是我市首次发现的“个子最高”的“风狮爷”。
石狮子就立在一条通往田间小路的围墙边上,这里怎么会有头石狮子?一连问了几个村民,大家都摇头,只说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三是村里的特殊节日——“狮子节”,村民都要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记者找到莲厝村年龄最大的80多岁的林老先生,他也说不上来,只说这石狮子可灵了,家里的小孩子不长牙,拿粒米去放在石狮子面前,牙就神奇般地长出来了。
粗略量一下石狮子最少也有2米高。与一般石狮子不同的是,它的后脚是直立的,脚下还垫着一块长长的底座。市博物馆李馆长说,这就是辨认是否为“风狮爷”最明显的特征。而从石狮子线条流畅、简单又不失威武气势的雕刻手法和石质风化的程度来看,李馆长初步推断它可能是清代初期的民间作品。
为何把石狮子称为“风狮爷”?据《泉州民间信仰文化论集》一书记载:闽南沿海一带海风很大,不少村庄又建在风口,村民经常饱受其害。清代初期村民开始把石狮子立在村口的挡风处,用来镇风压煞,这类石狮子被尊称为“风狮爷”。后来闽南一带的居民大量迁移到金门和澎湖等地,“风狮爷”的崇拜也被村民一并带到了当地。
李馆长说,近年我市不断发现立在屋檐、墙壁里的“风狮爷”,但个子如此之高的“风狮爷”还是首次发现。现在有不少金门同胞不断到泉州各县、市来寻找“风狮爷”的源头,这尊石狮子的发现为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
石狮日报 2004-08-17 (国宏记者洪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