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大生态系统(海洋、湿地、森林)之一,福州就是个湿地资源颇为丰富的地方,纵横交错的河域为福州孕育了九大湿地。其中地处金山西部的乌龙江湿地首先开辟为湿地公园。2003年4月30日,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的的福州乌龙江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开园。
乌龙江湿地公园位于南台岛西部乌龙江畔,在建新桔园洲新防洪堤外,长约5870米,生态园总面积约243公顷。沿金山大桥头顺江边往东面至湾边,依次划分为湿地生态恢复区、生物多样性科普区、芦苇荡生态旅游区、原生湿地保护区和市树园等五部分,以湿地生态保护为主,体现旅游与科普结合。乌龙江湿地公园分期建设,目前开放的一期园区包括堤内桔园洲大桥至浦上路段约2800米地段的市树园以及堤外芦苇荡生态旅游区两部分,占地约53公顷。堤内的市树园种植省树省花及九地市市树市花。堤外的芦苇荡生态旅游区,规划利用木栈道组织主要游览路线,同时结合块石小径,引导游人。全区设有亲水平台、生态休闲区、望江观鸟区及芦苇荡原生态区等。乌龙江湿地公园建成以来,在金山新区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应,常引得候鸟前来栖息。目前园内已有各种鸟类上百种。
如何保护、开发湿地,使其充分发挥对人类健康的促进作用的问题探讨已久。早在2002年初,在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一篇题为《关于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城市水域和闽江下游湿地的建议》报告就引起了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市规划局先期立项开展福州湿地保护规划研究。2003年初,市政府正式提出,制定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科学规划、建立湿地保护投入机制,加强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科学研究。此后不久,福州市环保局协同林业局等五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意见》。正是在社会各界呼唤加强湿地保护的声音中,全省首个湿地公园———乌龙江湿地公园应运而生。
在2004年春节后,乌龙江湿地公园由江滨公园接管。据公园管理处陈主任介绍,接管后,湿地公园正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针对火灾隐患与放牧问题,在公园显著位置设立禁止烟火与危险地带的警示牌;同时增加人力投入加强巡视,对整个园区内的放牧现象进行劝阻。现在湿地公园的植被正在恢复,管理处对湿地公园也派出专家进行了考察,正着手制定与乌龙江湿地公园相适应的管理规范,更好地展现芦苇飘飘候鸟栖息的生态景观,成为增强福州市健康的榕城之肺。
福州晚报2004-09-01刊载(记者 谢朝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