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2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74
记者 陈玺撼
  连续5年下降,上海细颗粒物(PM
  2.5
  )的年均浓度在去年降至25微克/立方米,为有监测记录以来的“史上最低”值。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昨天发布的《2022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可吸入颗粒物(PM
  10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在近5年总体呈下降趋势或保持在较低水平。
  2022年,上海PM
  10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年均浓度分别为39微克/立方米、6微克/立方米、27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0.9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与2021年持平。
  臭氧成为首要污染物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为318天,较2021年减少17天;AQI优良率为87.1%,较2021年下降4.7%。其中,优129天,良189天,轻度污染47天,无中度及以上污染日。
  根据《公报》数据,去年AQI优良天数的减少,与日益突出的臭氧污染有一定关系。自2017年以来,臭氧已取代PM
  2.5
  成为上海大气治理领域的首要污染物。2022年47个污染日中,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的有41天,占比高达87.2%。其次才是PM
  2.5
  ,首要污染物为PM
  2.5
  的有6天,占12.8%。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表示,近年来上海臭氧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区域扩散。近年来,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臭氧浓度均有提升趋势。其二,复杂机制。大部分臭氧是由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高温光照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尽管通过治理,人类活动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大幅减少,但两者下降的幅度不一致,导致在复杂的生成机制下,臭氧的背景浓度提升。其三,气象条件。长三角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域温差较小,春夏时节显著的气候特征有利于臭氧的生成。因此,上海臭氧超标通常出现在4月至9月晴朗、高温的日子。
  “一江一河”水质喜人
  持续改善的还有上海的地表水环境质量。
  2022年,上海主要河湖断面中,Ⅱ类至Ⅲ类水质断面占95.6%,Ⅳ类断面占4.4%,2021年还占0.7%的Ⅴ类断面去年“消失”。
  黄浦江6个监测断面,4个断面水质为Ⅱ类,2个断面为Ⅲ类。苏州河7个监测断面的水质均为Ⅲ类。
  上海各项水环境主要污染物的浓度越来越低。2022年,氨氮平均浓度为0.42毫克/升,较2021年下降16%;总磷平均浓度为0.138毫克/升,较2021年下降12.7%;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为3.8毫克/升,较2021年下降7.3%。
  饮用水水源的质量持续令人安心。去年,长江青草沙、东风西沙、陈行和黄浦江上游金泽4个上海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水质继续全部达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地下水水质为Ⅲ类、Ⅳ类、Ⅴ类的监测点分别为5个、24个、14个,分别占总量的11.6%、55.8%、32.6%。
  相比之下,海洋环境质量仍有较大进步空间。2022年,海水水质劣于第四类的上海市海域面积占44.2%,较2021年减少了16%;海水水质符合第一类和第二类的面积占34.6%,较2021年增加9.2%。
  今年前4个月,上海生态环境质量延续去年稳中向好的趋势,全市AQI优良率为92.5%,同比上升2.5%;PM
  2.5
  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273个地表水考核断面优Ⅲ类占比达89%,无劣Ⅴ类断面。
  绿色低碳深入人心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得益于系统治理。
  2022年是上海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的关键年,计划共安排了11个专项共212个重点项目,截至去年底,207个项目已启动,其中62个已完成。
  在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上,上海多线作战,成绩显著。截至2022年底,上海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排污单位约4.3万家;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2%,生活垃圾焚烧能力达2.8万吨/日,湿垃圾集中处置能力超过7000吨/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3.3%,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森林覆盖率达18.51%。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也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执法倒逼。去年,上海生态环境系统共查处案件987件,处罚金额1.11亿元,多种手段在执法中得到有效运用,移交公安行政拘留案件6件,移交公安追究刑责案件13件。
  生态环境问题,绝非“各扫门前雪”之事,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去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联合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提升内河港口船舶的岸电覆盖率和使用率,研究部署长江口—杭州湾重点海域联防联控,建立跨区域固废危废联防联控和执法机制,落实区域非道路移动机械识别标志互认,推进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协同控制。
  上海各项生态环境指标的向好发展,离不开全社会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和参与。2022年,上海生态环境系统受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单13389件,同比下降35.6%;收到信访件3458件,同比下降17.6%。
  对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执着,已经渗透进各行各业,深入人心。
  在产业领域,上海去年实施市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500项,推动创建66家市级绿色工厂、11家市级绿色供应链,有序推进金山二工区、星火开发区等重点区域的转型升级。在能源领域,全面启动百万千瓦海上风电建设,加快推进“光伏+”专项工程。在交通领域,去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建成各类充电桩近70万根,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约100万辆,集装箱铁海联运完成约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0.15%。在建筑领域,上海绿色建筑规模已达3.2亿平方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