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要放假了,也许你已背起行囊,也许你将上街购物—
一年一度的黄金周就要来临了。近日,工商部门接到不少消费者的来电,咨询有关黄金周交通、旅游、购物等方面的知识,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来黄金周一些消费纠纷特点,特地在此给市民提个醒,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
交通:每到长假,一些私自营运的黑车又开始抬头,尤其是在景区和车站。据运管部门负责人称,超载、超速已经成了黑车的家常便饭。他们接到的很多服务投诉都与黑车有关。同时,长假期间,一些“黄牛”也会出来活动,火车站有关负责人称,目前铁路售票情况并不紧张,市民完全没有必要到票贩处购买车票,以免上当。民航方面,根据规定,黄金周期间他们将加强对旅客信息的登记和随身携带物品的管理。除了酒类不能随身携带外,包括饮料在内的所有的液态物品也不能超过2瓶,而且这些饮料在登机时还必须被开瓶检验。据介绍,黄金周旅游团队8成集中于9月30日至10月3日出发。可以预见,届时火车站附近、机场方面难免出现交通堵塞;同时由于自驾车一族大幅上升,另一个塞车地点则可能出现在几条高速公路入口处。因此如果您打算在黄金周期间出行,那么最好能提早准备、提早出发。
旅游:以往黄金周,酒店、餐饮、导游的服务质量都是投诉比较集中的。此外,旅游过程中导游擅自以购物点充景点、强制购物的投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面对旅游市场的种种猫腻,旅游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游客:一定要选择合法且信誉良好的正规旅行社,不要因为贪图小便宜而掉入价格陷阱。同时要主动与旅行社签订合同,并仔细审阅合同条款,把旅游的行程路线、所乘交通工具、住宿及用餐标准、往返时间、是否转(并)团等口头承诺都写进合同中,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还要记得索要相关发票。一旦发现有违规现象,应及时指出并向旅游管理部门举报,从而获得合理赔偿。
购物:面对琳琅满目的节日商品、花样繁多的促销活动,消费者可千万别热昏了头。工商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购物应选择正规的商家,不要盲目听信广告语的诱导,要仔细观看商品质量,同时要留意是否标有生产厂家、厂址、商标和售后服务、联系电话等,最后付款时也不要忘了索要购物凭证。选购食品尤其要当心。工商人员在近期进行的节前市场的整治活动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问题食品。再加工的霉鱼干、用碱浸泡的海鲜、更改生产日期的奶粉……一批非法窝点加工的不洁食品正流入食品市场。因此消费者碰到价格特别便宜的食品时要多留个心眼,在确定正确的生产日期和合格的质量保证时才能掏钱购买。
通讯类商品的质量问题投诉在黄金周投诉中总是占了很大一部分。目前手机市场水货充斥,价格打折的同时质量也在打折,甚至没有售后服务的保证。所以消费者要认准正规的生产厂家,如果是二手货则要仔细检查质量,并保留好“三包”维修的凭据。
物价:一些商家往往在节日里摆出一副赔钱赚吆喝的可怜样,打出亏本、吐血大甩卖的惊人广告。其实这大多是为了促销,从而引导盲目消费。面对赠送、抽奖、甩卖、特价等等,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对于“售出商品,概不退换”、“解释权在商家”,而打折衣服不允许试穿等等,消费者一定要理智对待。
湄洲日报2004-9-27讯 蔡冠清 苏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