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继前年的珠江三角洲和去年的长江三角洲之后,金秋9月5日-11日,泉州旅游“大篷车”促销团一行76人,奔赴华北平原,到首都,过津门,踏上赵燕、三晋大地,登五台佛教名山,历时7天,驱驰1500公里,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和太原四地召开4场泉州旅游推介会,在太原还举办了一场广场公众促销和 “山西省—福建省泉州市旅游合作座谈会”,共接待业内旅行社460家,公众1万多人次,新闻媒体80多人,发放各种旅游宣传资料2.5万份。促销受到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应邀参加的人数多、影响大、效果好,超过前两年取得的成绩。
此次促销,泉州市旅游局组织各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负责人、主要旅行社、景点景区、宾馆酒店、旅游商品企业、文艺表演队和新闻媒体等70多个单位前往华北。推介会内容既有旅游资源和发展情况介绍,又有生动活泼的文艺表演,并辅以泉州VCD光盘播放和图片展示,穿插新闻媒体提问采访和抽奖颁奖活动,时间紧凑,场面热烈,气氛活跃,每一场推介会都自始至终座无虚席。突出泉州多元文化特色,塑造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宗教大观亮点,打响“海丝”和“惠女”品牌,显示了泉州自然与人文景观兼备的独特魅力。参加推介会的各省市旅游局领导和旅行社同行都有共同的感觉,以前对泉州了解太少,参加了这次泉州旅游推介会,对泉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日臻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表示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黄金周把泉州旅游列为首推线路。
促销团考察了四地的旅游工作先进经验。其中,山西省旅游局介绍了他们根据资源特色实现的“三个调整”:即调整了文物古迹游、自然风光游、工农业示范点游、红色线路游、自然科技游五种旅游线路;调整了国内国际客源市场,通过市场连接,实现了从旅游客源地开发到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的转变;调整了政府管理部门内部职能,指导和支持旅游企业,为其创造条件,形成合力,确定发展战略。山西经验对于发展中的泉州旅游业很有启发,值得借鉴学习。此外,促销团还分别拜会了北京、天津、石家庄和太原有资深实力的旅行社,进行对口洽谈,广交朋友,联络感情,达成多赢共识。
分 析
此次促销,效果之好与事前所做充分准备分不开,再一次证明外出宣传推介,要达到预期目的,不能千篇一律,应该因地而议,采取不同的形式。
首先是前后互补,借势而进,这是成功促销的重要环节。“大篷车”促销,除了市场科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此次队伍出发前,颜局长提前先行,诚邀各方。“主雅客来勤”,北京市旅游局于德斌副局长、山西省旅游局韩和平副局长、刚上任的福建省旅游局黄晓炎局长,应邀出席推介会,并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国旅游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北省、山西省电视台、日报以及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市的电视台、晚报近20家新闻媒体在现场报道,7天内刊发有关泉州旅游报道40多篇。每场促销会后都有对口咨询、商谈,9日晚,山西省旅游局还特邀我市旅游局、旅行社负责人恳谈,共商如何加强合作、发展两地旅游产业,籍振芳局长、韩和平副局长亲自到会主持。这样前后互为补充,使促销的点滴成果得到实质性落实。
其次是内外结合,顺势而为,这是成功促销的有效办法。在太原时,适逢第二届国际面食节举办,推介会后,我们又欣然应邀到市中心的迎泽公园作广场促销,既有会场的业内推介,又有对外的公众宣传,相得益彰,使这次华北促销大为增色。
第三是动静搭配,造势而上,这是成功促销的必由之路。旅游促销如果停留于口头推介、资料宣传、静态的“图文并茂”,没有辅以动态的文艺表演,就枯燥乏味,无人问津,这次华北促销仍然带去惠女服饰歌舞、提线木偶、石狮舞狮,进行现场表演,静态自然、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积淀,通过动态戏曲艺术表演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太原迎泽公园,轻盈柔缓的惠女歌舞,惟妙惟肖的提线木偶,特别是舞狮队到了广场,真是“英雄”有了用武“天地”,更是上下翻舞,威风凛凛。在公园入口平台观看山西锣鼓王大赛的观众,霎时向后面舞台围拢,动静搭配,产生了“声情俱佳”的特殊效应。
纵观整个华北促销行动,虽然达到了预期目的,但是也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旅游企业抢占市场、参与竞争的观念比较淡薄。二是旅行社宣传促销意识不强,配合不够默契。三是促销手段比较单一,对促销成果的巩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重。政府主导,企业唱戏是旅游宣传促销行之有效的途径,但是,促销效果的显现是长期性的,必须交由市场来检验。政府3年的组织和引导,逐步加强了旅游企业的促销意识,不断积累了促销经验,今后必须积极探索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向“企业运作,政府协调”转变的促销新途径,进一步巩固促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