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在经过初期的探索之后,中国地方政府正在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战略的一项新实践。
现在中国的乡村旅游大规模开展的时间并不长,但由于农村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越来越多都市人愿意到乡村享受悠闲的假期,专家一致看好乡村旅游市场的前景。
世界旅游组织可持续发展部项目官员费利浦·里迈斯特说,旅游是当今全球发展的动力之一,可以帮助全世界3/4生活在农村地区的极度贫困人口更好地摆脱贫困。
他说,乡村旅游的优势在于能让贫困人员从他人的经营策略和已有的市场中获益,并带动一大批人摆脱贫困。应该鼓励旅游企业大量雇佣贫困人员,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出现一大批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人民脱贫致富和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乡村,像革命老区井冈山、延安、西柏坡,贫困山区张家界、黄山、长白山,少数民族地区九寨沟、西双版纳、丽江、延吉和西北的很多地区。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字显示,中国25年来通过发展旅游直接受益的贫困人口有6000万至8000万人,占全部贫困人口的1/4到1/3。
专家认为,贫困人口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劳动技能水平低。开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帮助当地农民提高经济收入,更在于能为贫困人口创造提高文化科技素质的机会和条件。
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蔡家成处长认为,旅游扶贫是非常成功有效的“开发式扶贫”。通过旅游脱贫的人口,不仅返贫率低,而且能够较快地走上致富路。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石培华博士则认为:“乡村旅游的功能是综合性的,深入到中国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发展乡村旅游应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村脱贫奔小康的新引擎,作为改造农村、使农民就地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
中新网2004年10月27日讯 (裴闯石新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