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乌塔扶正 老木匠苦思妙方(图)

来自:新华网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16


 
老郑在做乌塔扶正实验


    3个月来,家住福州福屿小区的郑勤民老先生一直在家中楼顶摆弄一堆积木。

    你可别以为老郑是在学顽童“过家家”,其实他是在办一件大事:研究如何让倾斜的福州乌塔扶正。邻里无不惊诧他心境之高。

    乌塔倾斜最让我牵挂

    老郑已56岁,几年前就已提前退休,一辈子劳碌的他总闲不下来。“今年六七月份那阵子,我经常到五一广场晨练,看到乌塔附近有人在施工,又听说乌塔边上要建个大购物广场,心中顿时不安。塔身已倾斜的乌塔能否继续安然无恙,着实让我牵挂。万一这个福州标志性的古建筑有个三长两短,那岂不追悔莫及。”

    当然,老郑可以说是个“老木匠”。他原先的工作就是专门从事煤矿隧道支架的设计。这回他决心让自己几十年的老本行重新派上用场。

    “煤矿隧道要受多大的外力,我都能用支架撑出个安全的空间。同样的道理,我也能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既能为乌塔纠偏,又能保证它不再倾斜。”信心十足的老郑8月份就开始为乌塔扶正付诸行动。实验的地点或在家中或在住所的公共楼顶。

    文物局要鉴定老郑的方案

    为了这桩事,老郑查阅了乌塔的塔基、塔身直径的资料,并买回细木条,在家中敲敲打打,钉了一个20多厘米高的木塔小模型。老伴见到这情景觉得纳闷:一大把年纪还童心未泯。

    老郑说:“我不是在玩小孩子的把戏,而是做大事情。不少人都在为扶正乌塔献计献策,我闲着无聊,凑上一分子吧。万一想法被采纳,对乌塔、对福州人民都是一件大好事。”

    后来,老郑觉得20多厘米高的小模型不够气派,与是着手制作更大的模型。几天前,六七十厘米高的模型出炉了,塔身基座也制作得相当完整,这可是他的第四个实验品。

    前几天,老郑觉得自己的方案趋于成熟,他就告诉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文物局的人员来到他家详细了解情况,并表示要请专业的鉴定人员对这项技术进行鉴定。

    我的方案简单实用

    扶正乌塔,重点在基座。老郑的想法是在地下六七十厘米的地方依次掏出基座的条石,并打进工字钢,灌进水泥,这样基座就成为一个环固钢筋水泥统一体,这种基座的半径比原先的石头基座长8米,达22米,基座变大就更稳了。由于乌塔是向东南方倾斜,所以老郑计划在基座的东南方安置千斤顶,对乌塔进行扶正。千斤顶顶起基座,势必产生空隙,要用钢筋水泥补上。

    随后,用钢筋水泥对基座的表面再进行加固,以达到基座最上部与事先形成的环固钢筋水泥体形成牢不可破的整体。另外,钢筋水泥体的底部还要用深达七八米的水泥柱支撑固定,整个基座就更牢。

    老郑还告诉记者,在扶正乌塔前,要用铁架对塔身进行固定,再从各个方向,用铁索拴住铁架牵引固定到地面,以防塔身晃动。

    老郑也不敢打保票自己的方案就是最好的。他说,只要有更多的人参与,相信扶正乌塔并不是难事。

    □相关新闻

    倾斜的乌塔

    乌塔是国家级文物,福州标志性的古建筑。公元941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所建。

    乌塔倾斜并非近年才发现的事,100多年前,就有人注意到此现象。当时,有人建议对基座进行灌水来纠偏。

    1999年4月起,福州市建筑设计勘察分院多次对乌塔塔身进行监测,确认塔身向东南方向倾斜达2.1度。按目前年倾斜率测算,乌塔如不及时扶正,几十年后将有坍塌的危险。

    海峡都市报  2004-11-04 讯 记者  关永辉/文/王浩志/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