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位于漳浦县前亭镇的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又接待了几批从广东和江西来的旅游团。国庆黄金周已过去了近一个月,但平时,特别是周末时候,来这里的游客依然接连不断,且以自驾车的省内游客居多。
据统计,公园于今年9月29日开园至今,已接待游客近9.5万人次;其中仅今年国庆黄金周7天期间,到这里一睹火山地质奇观的海内外游客有7.1万人次,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次,成为今年国庆黄金周我市吸引游客的龙头景区之一。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是福建省十大旅游重点项目之一。几年来,该公园的开发建设,牵动着中央和省市各级领导,也备受旅游界的关注。目前,首期建成了香山景区主广场、公园碑、大门,景区道路、绿化、地学博物院、牛头山、鱼鳞石景区和酒楼等工程,同时正在进行的景区配套基础设施、道路、码头等项目建设也基本完善,并着手开展第二、三期详细规划等工作。该旅游项目的落地开发和结果,标志着漳州市关于“漳州旅游要以漳浦为中心、以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为龙头”发展战略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据了解,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第一批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也是我国唯一海洋地貌的火山公园;公园景区范围包括陆上30.7平方公里,海上69.3平方公里,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涉及到的海岸线长达20多公里,主要分布在牛头山、林进屿、南碇岛、香山、烟墩山、前湖湾等及其海域。经专家考察,确认距今2644万年至410万年,在漳州滨海地区曾经有三期十五次的火山喷发,其喷发序次清楚,火山口典型且保存完好,有罕见的无根喷气口群、气孔柱群及由140万根巨型六边形玄武岩柱组成的柱状节理群,有各种海蚀地貌和多处优质沙滩,形成了世界极为罕见的、保存较为完美的、珍贵的中心式火山喷发构造形迹和风化侵蚀地形地貌景观,壮观秀丽,是一处典型的第三纪火山地质公园,而且具有地质构造、火山学、古地理、地震、大地构造等多学科的科研价值,对研究西太平洋火山岩带发育历史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也是旅游观光、度假和普及科学的重要基地。
闽南日报2004-11-4讯 王任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