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湿地面积达80万公顷的福建省,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为关爱红树林、水禽、湖泊、河流等“地球之肾”。福建省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日前在福州举行,这是中国第一个省级层面的湿地保护论坛,以往湿地保护论坛仅在全国层面进行。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滨海湿地广阔,陆域水系发达,是许多重要鸟类的越冬地和迁徙驿站,有近海和海岸、河流、湖泊、沼泽等18种类型湿地,是中国湿地分布大省。
近年来,福建加强对漳江口、九龙江口、泉州湾等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闽江口等重要湿地的保护,并在重点保护天然红树林的同时,新造人工红树林3700公顷。同时加大执法和保护,及时制止九龙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毁林围垦事件,开展“候鸟行动”,使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禽得到保护。但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福建湿地遭受破坏的状况仍在继续。
中国湿地保护专家认为,对“地球之肾”的保护已经愈来愈得到中国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重视。省林业厅厅长黄建兴表示,福建将编制湿地保护发展规划,在重要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使绝大部分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福建侨报2004-11-5讯 (孙贤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