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采风:光泽农家的“打糍”风

来自:新华网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92

在闽北光泽县农家,一年四季都流行一种“打糍粑”的风俗。

糍粑,又叫糯糍粑,是光泽诸多地方小吃中较著名的一种,分糖糍和菜糍两种。糖糍是用当地产的优质糯米经水泡后,放进饭甑或锅里蒸熟,然后倒进石臼里,一人用木杵舂,一人翻动,一下一下,直打到粘稠泥状,挑起不断为止,民间俗称这叫“打糍”。然后装进盆里,加上一些香油点润,用手揉搓成一个个拇指般大小的丸子,放进装有炒熟的芝麻、花生、豆、糖的粉碗中滚过沾满后即可食用。味道清香,甜润可口,舒气和胃,多吃不腻,是一种人人爱吃的土食点心。菜糍是用打好的糍粑搓成丸子,和肉片、菜管、香菇、目鱼、大蒜、辣椒等一起拌炒,香辣可口,增欲开胃,是农家餐桌上的一道好菜。

在光泽的农村,农家盛行这“打糍”风俗由来已久,相传很早以前,西路一带农家因生活贫困,营养不良,人人面黄肌瘦,做活无力。一天,这里来了一位白胡子的游方老中医,给大家诊断后没有开药方,而是用招待他的糯米饭加当地的土球红糖拌和让大家吃,交代要吃上一段时间。糯米和糖都有滋补身体、营养保健的作用,于是人们就经常煮甜糯米饭吃,慢慢地身体强壮起来。后来生活好了,不用再天天吃甜糯米饭,就将这甜米饭改进加工成现在这糯糍粑,久之成为光泽一种著名的地方小吃。

光泽县的许多人家都备有木杵和石臼这些打糍的工具,经常可听到院子里传来“啪,啪,啪”的打糍声。每年新糯下来,家家都要打糍吃,这似乎成了一种规矩。逢年过节、过生日、盖房子、娶媳嫁女等都要打好糍粑上桌。平时有空也会打糍吃,这家打了送那家,那家打了送这家,见面都会相互招呼:“到我家吃糍粑去!”相互聚会大家围坐在桌上,你一筷,我一筷,吃得香喷喷的,一边吃一边聊天,谈天说地讲年成,说家事,大家同喜同悲,气氛浓烈,情感愈笃,肚饱人欢,别有风趣。更是待客的一样必不可少的食品,“客人来,打糍粑”很流行。请客人上桌,端上一盆刚打好的糍粑,一来好看,二来好吃,三来显示是当地最好的土食点心,让客人感到欣慰和满足。

过去,农人打糍都是自做自吃,城里人不下乡便很难吃到。改革开放后,有了市场经济意识的农村人,会打好糍粑拿到市场、街头、小巷叫卖,让人一年四季随时能吃到。看那黄澄澄、香喷喷的糍粑丸子,听那诱人的叫卖声,会让你不禁咽下口水,忍不住上前买上一碗尝尝,心一下沉浸在那浓郁的山乡农家民俗风情氛围中。

 福建日报2004-11-10刊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