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许多人会相当熟悉。然而,地处福建省交通要塞,有32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福建段贯穿全境的涂岭,却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古代福建“官马大道”。这条被当地人称明清时期“福厦路”的古驿道,“北通省会、南抵厦漳”,是当时官兵、商贾、文人的必经之地,舟车穿行,络绎不绝,热闹非凡。驿道上圆滑斑斓的鹅卵石,密密匝匝的商铺,记载着昔日的喧嚣与繁华。
这条明清“福厦路”最直观的历史印证,要数是保存较好的涂岭古街了。古街南起涂岭中心小学,北至涂岭镇政府旧址,长1000多米,宽约2.5米,中间是用鹅卵石铺砌而成的古驿道,两边是错落有致的明清建筑。古街的旁边,至今仍保存一座完好的古驿站。据王炳成老人介绍,古驿站由驿馆、驿埕、洗马池等组成,前院为迎宾院和门卫居住地,后院为办公和驿丞居住地,其它为驿信兵宿舍和马厩,规模相当宏大。在古街的中段,有一座“陈公修路功德碑”,记载着惠安乡贤陈文辉在清乾隆九年重修古街的历史。街旁的两口古石井,至今仍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清泉,养育着为数不多的古街居民。
见证了车水马龙的喧哗,见证了潮起潮落的人间沧桑,今天的涂岭古街毕竟不可抗拒地衰老了。那空置的店铺,淡白的门楣,朽化的雕栏,倾倒的土墙,使人们不得不感叹道:古街,你已经很老了。
然而,古街又是幸运的。囿于泉港石化基地西部一隅,介于戴云山余脉和324国道之间,古街在逐渐被人们所淡忘的同时,却求得自己的生存空间。
古道悠悠,车声粼粼。站在涂岭中心小学教学楼上,古驿道尽收眼底。而就在不远处,同三高速公路福建段、324国道从一侧穿过,公路上那川流不息的车辆和耀眼夺目的提示牌,与这一侧萧条、荒凉的古驿道形成鲜明对比。时代的车轮,已经在更宽广、更平坦的新的福厦路上奔驰。
厦门日报2004-11-10 刊载 文/图 本报通讯员 陈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