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后渚港首次亮相航海大船

来自:新华网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78

    中央电视台来泉拍摄大型纪录片《郑和下西洋》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在泉州港起航。昨天,为了再现历史,一艘长70多米的“航海船”首次在后渚港亮相。今天,中央电视台将利用这个大道具在后渚港采用航拍手法,再现郑和航海生活。张副导演说,今天的戏份主要是再现郑和航海船被海盗骚扰的情景。

由于宫廷斗争,郑和的航海日志资料都被销毁了。为了重现历史,中央电视台来泉拍摄大型纪录片《郑和下西洋》。拍摄工作将持续到12月17号。

  “郑和”昨体察军情

昨日,记者来到现场采访,来自泉州港务、边防数十个群众演员,个个俨然已是明朝的盔甲兵,“古”味十足。

拍戏了,港边不能下水的大型模拟航海船只上,飘着旗帜,船两头是楼层式的结构,双面大鼓、炮台,气势巍然。郑和(王迎新饰)身着蓝色官袍,边上的是皇上派来的王景弘(李科饰),身后还有武官。

郑和走下楼来,到甲板上体察军情,有的士兵在射箭,有的在捻茶叶,有的在走队列,有的在吹笛子。

“郑和”告诉记者,“我演郑和时,把自己当成郑和,想到的是不负皇上与所有国人的嘱托,在肩负重担的同时,要突破航海中的重重困难。”

 王景弘是福建人

历史上,皇上派两个人下西洋,一个郑和,一个王景弘。郑和扬名天下,王景弘则没有。其实,他也是下西洋的功臣之一。饰郑和与饰王景弘的演员告诉记者,王景弘是福建人,福建现在还有他的故居。

 实际航海船长140米

大型模拟航海船只打造了一个月才完工,有知情人士透露,这船耗资约20万元。据中央电视台外联翁主任说,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船只有140多米长。

今天,中央电视台将利用航拍手法进行拍摄。“郑和”表示,航拍技术在影视摄制上是罕见的。航拍可以拍摄到大型“航海船”的全景,再现大明皇朝国脉繁荣的景象。

《郑和下西洋》纪录片重头戏在泉州,因为历史教科书上有注明郑和下西洋第一次出航的地方在泉州港。郑和七次下西洋,虽然史书上没明说,但是估计后来也是从泉州起航,但这还需要文史专家的研究与确定。

东南早报2004-12-13讯(记者 朱彩云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