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路街道天虹会客厅,社区工作者茶话会正在举行,好点子、好建议在热烈的讨论中迸发。记者 蒋迪雯 摄
记者 周楠
昨天,虹口区举行2022年创新社区治理一街一品“虹馨工程”品牌年终总结大会,与此同时,2023年虹口区创新社区治理一街一品“虹馨工程”品牌项目发布,吹响了新一轮“虹馨工程”再出发的号角。
居民参与自治共治
嘉兴路街道的天虹会客厅包括社区工坊、社区X空间、迷你剧场等。其中,社区工坊区域是一个希望支持社区兴趣社群开展烘焙、手工等活动的空间。工坊区域的墙上展示着瑞虹的社群大联盟,居民来到这里就可以迅速了解这些社群并且加入其中。在“社区X空间”区域,一场非遗手工制作活动正在开展。X意味着百变、多功能,居民既可以在这里协商议事,也可以自发地开展灵活多变的活动。居民区党总支和居民一起共创出了驿站街区大地图。居民可以持续标记自己的社区生活,和大家分享他们经常去的地方、喜欢做的事情,并写下推荐语。在迷你剧场之瑞虹·社造小站,居委干部正在就进一步打造“环瑞虹美好嘉园”开展分享交流活动。
据介绍,在友好的空间运营机制下,每个人都可以是会客厅的主人。天虹共享会客厅欢迎邻里随时“楼下坐坐”,提升其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力、协作力,激发对社区的认同感,并转化为共同营造社区的节点空间。嘉兴路街道以“环瑞虹美好嘉园”为抓手,探索和推广居委会“沉浸式”办公新模式,居民参与自治共治的热情度日益高涨。
记者了解到,2022年,虹口区聚焦“让人民宜居安居”“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将人民愿景转化为社区服务场景”的既定目标,注重在细节上、质量上、功能上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上下功夫,确保了首轮“虹馨工程”6类14项重点项目落地开花结果。
“此后,‘虹馨工程’将通过每年推出一批项目,着力打造一批社区服务新场景、社区景观新亮点、社区治理新标杆,促进社区创新治理在高原上建高峰。”虹口区副区长章维表示。
链接社会共同治理
在有“远东第一公寓”之称的河滨大楼,北外滩街道主动让渡出居委办公空间,通过“修旧如旧”的沉浸式改造,将服务治理文化元素叠加,打造集议事、会客、办公、阅读、休闲等场景于一身的多功能社区综合体。
建成后的“河滨会客厅”由五个活动空间组成:河滨客厅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憩空间;摩登河滨用于陈列老物件、居民自己的展览和多功能娱乐等;河滨驿站设置远程医疗、智慧康养、互联网医院等功能;河滨书房将作为小朋友课后晚托班、阅读和沉浸式办公的场所;时间长廊,向公众展现河滨大楼的文化底蕴及独特魅力,诉说建筑中的名人生活及居民的温情故事。
据介绍,北外滩街道“链接”社会资源,邀请专业社会组织和沿街商铺加入社区管理,联动社区居民共同探索河滨大楼大体量单栋建筑的治理新途径,社区治理从原有的“居民区治理”走向“街区治理”,让老建筑升腾起“新时代的烟火气”。
在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何海兵看来,社区治理可类比为产品经营,都包括建设、营造、发展等环节。“虹馨工程”项目强调了空间的开放性,体现了社区的交互性、治理的精细化,服务的精准和导向的鲜明,以及文化的包容性。好的社区治理,就是需要社区可视化空间与可持续运营相结合,自上而下赋权与自下而上增能相结合,项目牵引与全域治理相结合。
虹口区委组织部部长蒋仁辉表示,下一步,虹口将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群众、把政府财力优先保障民生、把工作力量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力以赴推进项目高质量发展、高标准落地、高品质见效,将承载着群众厚望的美好愿景,打造成可感知、可触摸的社区温馨场景,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