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听《福建土楼》(三联出版社出版)书名,人们也许会因为它耳熟而不以为然,但若看到它的作者黄汉民的名字,不免会肃然起敬。因为,黄汉民是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兼首席总设计师,还是省优秀专家、省建筑师分会会长和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人们只要历数福州西湖“古堞斜阳”景点、福建省画院、福建省图书馆、福建会堂等这些曾经荣获本省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和建设部优秀设计奖的建筑设计作品,就可以知道他在福建建筑界的声望了。由此不难推知他这部新作的内容质量和学术水平。《福建土楼》是一部高水准、图文并茂的学术力作,是国内关于土楼研究的扛鼎之作。黄汉民的母校清华大学著名建筑史专家陈志华教授这样评价本书:“这是目前关于福建土楼的最详尽、最全面、最深入的著作,它不但是中国民居研究的重大收获,也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大收获。这本书有纵向的考察,也有横向的考察,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科学的也有民俗的,有技术的也有文化的,有物质的也有心理的。里里外外,翻过来掉过去,研究了个透。”欣喜、赞佩之情溢于言表。
黄汉民作为中国民居的最早研究者之一,1982年就完成了关于福建民居的硕士论文。20多年来,他跑遍全省,对福建民居作了深入调查和悉心研究。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仅是作为高级建筑师一般地静态描述土楼建筑,而是兼用历史学家、民俗学家的深邃目光,详尽地叙述土楼的特征及其产生、发展、流布的过程,并且注意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乃至心理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释土楼的内涵、价值、作用与影响,条分缕析,引人入胜。由于他的论说是建立在文献资料、调查统计、实物比较等基础之上,所以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从而全面展示土楼文化,彻底揭开“土楼之谜”,对世人认识土楼无疑有启蒙作用。
本书文字流畅而感情深挚,插图精美且色彩浓烈。作者首先从建筑学角度,系统介绍土楼的建筑形式、聚居特点、防卫系统、建造技术、楼内环境、建筑空间以及建筑处理,同时以史学家的思维,深入研究土楼的概念界定、发现情况、成因奥秘、科学分类、奇异特点、天人统一、文化内涵、传说佚事乃至保护开发、未来走向等问题。因此,说它是关于土楼研究的全面总结与最高概括也可,说它是关于土楼的百科全书亦不为过。
在这部关于土楼研究的上乘之作中,黄汉民的贡献至少包括如下方面:一是为福建土楼下了科学的定义,指出它独特的科学与文化的价值;二是分析土楼产生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最早发现和介绍漳州土楼,并作出圆楼发源于漳州的论断;三是叙述土楼发展、传布的过程,揭示土楼建筑变迁的规律;四是介绍土楼的建造技术与造型艺术,论证土楼的特殊功能与审美价值;五是突出土楼的文化内涵与民俗特色,阐明土楼主人的人文思想和道德取向;六是指明土楼建筑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分析土楼主人的生活理念与心理追求。
福建日报2005-01-10讯 (卢美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