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文章:茶香氤氲是福州

来自:采编福建旅游之窗 fjta.com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19

初冬的上午,我和朋友去五里亭买茶。每家店里,都有三三两两的女人静静地坐在笸箩旁选茶,选的茶成色各有不同,从20几元一斤的黄金桂到600多元一斤的铁观音都有,她们要把粗茶堆中的茶梗挑出,据说这样每斤能多卖50元到100元。买茶的人靠近去看茶、嗅茶、问茶时,她们会劝客人泡上一杯,还会加一句,“不买没关系。”要是客人进了店,店主会热情地迎来问要什么茶,从展架上随手取到客人要的茶,用剪刀把包装精美的外壳打开,用茶羹轻轻地取出来,动作轻曼地送进小巧的功夫茶杯里,开水滚烫地冲进杯子,再淋在茶盅上;黄中泛绿的茶汤香气阵阵,将茶盅、茶杯、茶盘香成一处,客人刚嗅到茶香时,第一泡茶已经送到眼前。懂茶的客人绝不会端起来就喝的,而是像品陈酿的葡萄酒擎起茶盅,在鼻吻间轻移,那茶香让我们仿佛置身在兰香浓郁的树林里,在青草叶脉上露水闪动欲滴的感觉。为了这曼妙的时刻,喝茶的人动作更轻,呼吸更沉,惟恐将一丝一厘的游香浪费。这时店主会得体地示意客人闻杯盖,懂茶的人不会拒绝这一闻,因为茶的好坏品质高低,常在这一闻中有了答案。功夫茶,在将茶的香韵推到极致的环节中,这一闻要算最重要的一环了,如果茶的品质较高,那手拈茶盖深嗅茶香的人怕已失态,矜持的不复矜持,表情会尽可能夸张,语汇也尽可能华美,事后他会和你解释,全是那茶惹的祸!其实,对于喝茶的人来说,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绝妙体验。

喝功夫茶,真的不需要多,只要喝下前三泡,人已通体透香了,《七碗歌》中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什么叫惟有文字五千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这三碗茶下肚,人兴奋了,脑子也灵通了,人变得格外有学问了。想想啊,那时,唇齿留香,谈锋愈健,正巧又是在茶店里喝茶,一定会感到店里茶香氤氲,连这条街都芳香氤氲起来。当然,那条街可能是西营里,也可能是五里亭,在福州300多家茶庄中,五里亭茶市的200多家和西营里茶市的几十家气氛最好,最富于灵感。因为好茶,来福州半年,茶叶批发市场常去且逛得很熟。记得第一次去西营里茶市,看到店铺林立的阵势,眼神不够用,红茶、绿茶、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类类齐备,尤其是乌龙茶品种最多,安溪的铁观音、永春的佛手、漳州的白芽奇兰,来自闽北的武夷岩茶、单枞等,看得人一片眼花,龙井、碧螺春、福鼎毛峰茶;还有红茶、砖茶、普洱茶,竟然还有专营欧陆风情的“另类茶饮”店,将传统的茶叶作为茶基与各种花草进行搭配后,成为天然健康的花果茶。那天从茶市出来,第一件事是找书店买《茶经》,急着给自己补课。

逛茶市,心情十分好,茶香、茶艺、茶道……茶文化满足人们的,是一种心理需求,是一种文化上的满足,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休闲,是一种高档次的文化消费。我们从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开始,从茶叶的品质、冲泡的技艺、茶具的玩赏、品茗的环境以及人际间的关系,再进一步深入茶艺的境界,把自我投入整个过程。每一次都有收获,都有助于我们观察和理解这个城市。“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代刘贞亮的《茶十德》,我烂熟于心,但只有在福州,对此才能有更深入的理解。以茶雅心、以茶敬客、以茶行道,不正是陶冶个人情操,协调人际关系和净化社会风气的茶文化全部内涵吗?

福州晚报2005-01-18刊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