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继《挑山女人》《贞观盛事》后,上海戏曲电影五年内三度拿下“金鸡” 《敦煌女儿》:“磨”到最后一刻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50


  记者 诸葛漪
  昨天,上海沪剧电影《敦煌女儿》摘得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这是继《挑山女人》《贞观盛事》后,上海戏曲电影五年内第三度拿下“金鸡”。两个月前,第17届文华奖评选结果在河北揭晓,沪剧《敦煌女儿》主演茅善玉还凭借精湛演技获得文华表演奖。
  2020年9月22日,沪剧电影《敦煌女儿》在敦煌研究院开机。电影以沪剧《敦煌女儿》为蓝本,以“一带一路”重要文明交汇地敦煌为背景,以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为原型,讲述了以樊锦诗、常书鸿、段文杰为代表的敦煌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的故事。敦煌研究院为剧本中涉及的专业问题把关。
  导演滕俊杰表示,电影《敦煌女儿》制作团队拥有丰富的经验,拍摄过多部戏曲电影,电影加强对人物情感的捕捉,用真情实感去打动观众。“我们在敦煌实景拍摄,气候干燥,碰到风沙,大家一张嘴满口是沙,但这就是真实的力量。拍在山坳目送彭金章和孩子走的一场戏,茅善玉哭得无法自制,大家都被打动了。”
  2020年10月16日,《敦煌女儿》在横店杀青。直到最后一刻,剧组仍在精益求精,努力要把每个镜头“磨”到完美。
  《敦煌女儿》在九层楼取景时,一头白发的茅善玉被远处的游客们误认为是樊锦诗本人。“在莫高窟拍夜戏,零下2℃拍到脚抽筋,每天化好妆就想80岁的樊锦诗什么样,18岁的樊锦诗什么样。”茅善玉表示,以樊锦诗院长为代表的这批敦煌人,看似是普通人,其实十分不平凡。“我们用对敦煌艺术和敦煌守护者的敬仰之心拍摄这部电影,希望它能够成为留得下、传得开,能影响几代人的作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