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下掘50米,沉井式停车库静安开工 位于大宁路街道,建成后能提供304个停车泊位,泊位数为传统场库近10倍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08


  记者 束涵 唐烨
  超大型城市停车资源紧张,如何满足更多市民的停车需求?昨天,上海首个利用地下垂直掘进施工工艺建设的智能机械停车库在静安区正式开工,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取车平均只需90秒
  垂直掘进(盾构)地下智慧车库项目位于静安区大宁路街道,是上海首个垂直掘进(盾构)地下智慧车库工程,也是上海市、静安区停车治理示范先行项目和重大的暖民心工程。
  这一项目利用待建绿地的地下空间,计划建设两座地下19层的智能机械停车库,也被称作“沉井式停车库”。它占地面积286平方米,足足能提供304个停车泊位。
  “车库地面共设置8个出入口,地下为钢结构停车层,采用托盘式停车搬运、AGV自动存取车技术。”静安区交通委介绍,项目建成投用后,可通过“上海停车”App实现自助预约存取车服务功能,平均单车存取时间约90秒,满足高峰时段的存取车要求。
  “传统停车场占地300平方米最多可提供近30个车位,而沉井式停车场是它的近10倍。”中铁十五局项目负责人罗志敏告诉记者,项目单个竖井开挖直径23.02米,是目前世界最大直径竖井,开挖深度约50.5米。“垂直掘进本身对场地面积要求低,对周边房屋沉降影响较小,且因采取管片预制拼装的方法,相较于常规明挖项目半年至一年的工期,一个井只需要约四十天就能完成主体掘进施工。”罗志敏说。
  未来有望复制推广
  除了技术方案的重点攻关,地下智慧车库项目在绿地结建、土地出让、规划审批、建设管理等方面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交通管理部门会同规划资源、绿化市容、建设管理等部门,积极开展推进协调和会商研讨,探索合法合规且便捷可操作的路径。
  市道运局设施运行监督管理处负责人朱华勇以土地出让金为例,按照原有的规定,普通平面自走式的地下车库采用分层按建筑面积计算出让金的模式。而沉井式机械车库本身没有建筑分层的概念,完全套用固有的模式并不合适。
  相关方面经过反复的沟通与讨论,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建设形式,调整了此类机械停车设备的出让金测算机制,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公共场库的成本回收周期长,通常十几年都难以实现,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需要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提高建设项目的吸引力。”
  据介绍,上海在该项目试点的基础上,积累相关规划建设以及运营经验,未来将在城市绿地、边角用地等区域更多地运用。“‘十四五’期间,上海停车行业将进一步探索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加强垂直掘进、自动搬运机器人等新型智能机械停车设施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停车行业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服务能级。”朱华勇说。
  积极回应民生需求
  当天,静安区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除了垂直掘进(盾构)地下智慧车库,彭一小区公建部分、大宁国际学校、南北通道二期也同期开工,积极回应老百姓的需求。
  彭一小区公建配套设施项目位于彭浦新村街道,总建筑面积48995.16平方米,项目总投资67216.59万元,包括社区体育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服务中心。
  大宁国际学校(小学部)新建工程项目位于市北国际科创社区内,是一所25班规模的配套公办小学,总建筑面积为27549.94平方米。
  南北通道二期项目南起普善路—芷江西路交叉口,北至普善路—中山北路交叉口,全长约346米,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工程总投资约27.16亿元,项目建成后将与一期工程形成区域内贯通的南北向通道,缓解交通出行压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