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市民在桂林公园内赏花。 孟雨涵 摄
记者 陈玺撼
上海今年最后一波桂花开得正盛。记者昨天从沪上各大公园了解到,目前,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4个桂花品种群正“同台竞技”。如果天气晴朗没有雨水,弥漫在空气中的甜蜜桂香预计能保持到本月下旬,市民可抓紧时间赏桂。
桂花,又名木樨,原产于中国西南的贵州、四川、云南三省,因为独特的甜香气味,被广泛种植于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此外,日本南部以及印度、尼泊尔、柬埔寨、泰国等国也有栽培。据史料考证,桂花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有2500年之久。经过长期的人工栽培选育,现在主要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4个品种群,每个品种群里又有若干个品种,花色、香味不尽相同。
金桂,花色为深浅不同的黄色,香味浓;银桂,花色黄白或淡黄,香味浓;丹桂,花色橙黄或橙红,香味较淡;四季桂,花色黄或淡黄,香味淡。其中,早银桂是长江流域栽培最普遍的银桂品种,花期早,观赏价值高,被称为上海桂花季的“风向标”。今年9月26日,上海植物园的早银桂才初放,是该园有物候记录以来最晚的一次。
“前年和去年、今年是两个极端,前年太早,去年、今年又太晚,实属罕见。”上海植物园高级工程师王玉勤表示,早银桂的开花时间大多在9月上旬,也有提前到8月下旬的。反常的初花时间,可能和近年来多变的气候有关。经过多年的观察记录和资料分析,早银桂开花要满足“先抑后扬”的条件,即先要有“秋意”,气温下降到21℃以下,早银桂的花芽才能变为花蕾;此后,花蕾的膨大需要暖意,专业上来说,四五天的积温要达到150℃以上。去年和今年,夏天天气炎热,让桂花始终听不到秋凉的“发令枪”,直到9月中下旬降温后,才逐渐接近“启动”温度,导致桂花开放姗姗来迟。
桂花飘香,吸引市民游客前往公园绿地赏花,其中不乏个别随手采摘者。专家建议,谨慎采集公园绿地和道路两旁的桂花。长在路边的桂花经常接触车辆尾气,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富集土壤中的铅、锌等重金属,还可能含有高含量的致癌物多环芳烃。一些公园绿地为控制观赏性植物的虫害或清除其周边野草,会定期喷洒除草剂、杀虫剂等,市民游客很难辨别自己采摘的桂花是否接触过这些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