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开放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单循环 将顺畅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37


  解放日报北京10月17日专电(特派记者朱珉迕  记者  王海燕  王闲乐  周程祎)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17日举行首场记者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等三位代表,向中外记者介绍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回答中国能否端牢自己的饭碗时,丛亮说,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自2015年起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1年人均粮食产量483.5公斤,即使不考虑进口的补充和充裕的库存,仅人均粮食产量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已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粮食流通保持高效顺畅,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7亿吨。
  针对记者关心的能源安全问题,任京东说,将从三方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一是扎实抓好固本强基。充分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和煤电的基础性调节性作用,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力争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二是扎实抓好有序替代。着眼长远发展需要,全面构建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扎实推动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统筹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三是扎实抓好风险管控。
  针对我国如何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问题,赵辰昕说,围绕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正在持续推进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锻长板补短板,二是稳定工业生产,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四是深化开放合作,五是强化风险防范。
  针对记者关心的国家储备问题,丛亮表示,我国将加快构建与大国地位相符的国家储备体系,完善国家储备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储备实力,充分发挥储备功能作用,不断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
  赵辰昕在回答有关新发展格局的问题时明确表示,有观点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中国要在对外开放上大幅收缩,“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他表示,中国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大鼓励外商投资力度,进一步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进一步优化对外资企业的服务。
  赵辰昕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下一步,我国将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顺畅联通。
  在回答今年中国经济形势问题时,赵辰昕说,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月度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三季度经济明显回升。他表示,我国有14亿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加上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产业链、日益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这些基础条件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经济回稳向好的态势必将进一步巩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