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电焊技术尖兵邹丰恒:从制造大国转型制造强国,需要更多新时代的技术工人 焊花中为国争光,以当优秀工人为荣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94


  记者 邬林桦
  数十台高十多米、重数吨的挖掘机、装载机整齐列队,如同一排内蕴千钧之力的钢铁巨兽——驾车经过G60高速松江段的人们,或许瞥见过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产品陈列区的场景。这些机械设备被销往世界各地,以高品质获得全球用户认可。
  作为将这些设备各个零部件连接得严丝合缝的人,邹丰恒感到很自豪。历经23年的淬炼,他从一名电焊门外汉成长为“全国优秀农民工”,从一线工人升任为调度室主任,在焊花飞舞中书写人生的华章。
  勤学苦练,从门外汉到技术尖兵
  1999年,23岁的邹丰恒进入龙工公司,2000年来到上海松江,转岗到电焊车间。
  刚入职时,“门外汉”邹丰恒面临诸多困难:“速度跟不上,蹲久了难受,手臂抬不起来……”电焊这个工种对体力要求很高,特别是夏天,尽管穿戴护具,但车间里的闷热及焊接完的工件热气让人喘不过气,一天下来,衣服和鞋子“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基本功没有捷径可走,唯一的方法就是多练习。”邹丰恒不怕吃苦,一心只想学真本事,勤学苦练、咬牙坚持,不到3个月就完成了一般至少需要半年的学徒期。
  “我不太满足于完成基本的生产任务,还想练就过硬的焊接技能,靠自己的手艺吃饭。”有付出就有回报,他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焊接方法,还摸索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焊接技巧,在工作中游刃有余。邹丰恒被公司选派参加电焊技能大赛,进入公司集训队后,他迅速成长为技艺纯熟的多面手。
  就在这个阶段,只有高中学历的邹丰恒日渐暴露出理论知识欠缺的短板。“当电焊工如果没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积累,就只能停留在基础焊接的水平。”他买了大量教材和资料,自学考上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取得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学历和工学学士学位。
  “干我们这一行,一定要有热爱,要肯钻研、重细节,不怕失败。”在日复一日的践行中,邹丰恒也从刚进厂时的青涩小伙,成为企业的技术尖兵。
  做好榜样,带队攻克技术难关
  如今邹丰恒已经担任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调度室主任,“松江区首席技师邹丰恒工作室”也在2019年设立。这些进步和成就,离不开他对精湛技术的孜孜追求。
  以前,龙工公司出产的大型装载机在实际应用中,受复杂的施工环境影响,前车架动臂座轴座及动臂缸轴座等部位容易开裂、开焊,这个问题曾长期困扰生产和售后部门。
  邹丰恒下决心攻克这个难题,提升产品品质。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先进工艺,他认为问题出在焊接方式上。“原来前车架动臂座轴座及动臂缸轴座都是拼接焊结构,但在复杂工况下,这两个部位受力点集中,采用拼接焊就容易开裂。”
  要改进焊接方式并非易事。经过对部件结构的细致分析,邹丰恒提出大胆设想:能否将前车架侧箱内部轴座的拼接方式改进为“嵌入式”结构?为了验证这个想法,他带领团队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尝试和突破,技艺水平不断精进,最终实现了相关部件的嵌入式焊接,极大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困难不可怕,就怕不用心”。邹丰恒勤于思考,也肯钻研,别人习以为常的事,在他眼里却有可能“不够完美”。比如,公司原来的装载机挡泥板焊接生产工序较为混乱,邹丰恒经过观察和研究,对生产进行合并、调整,创新推出了自动辊轴流水线,极大缩短生产时间,将整体生产效率提高了35.7%。
  20多年的一线操作,电焊这门技术已和邹丰恒融为一体。凭着丰富的经验,他和伙伴们逐个攻破技术难点,先后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邹丰恒又开始了新的超越。他正在参与焊接自动化改造的任务。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焊接工艺,还要懂计算机编程、电气知识、英文翻译等”。他跟着调试焊接机器人的工程师学,自己又对照说明书、查找资料系统学,并参与编撰操作教程,对操作机器人的焊工进行培训和指导。
  尽心履职,反映一线工人心声
  依托松江区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和上海先进制造业主阵地的优势,龙工将工程机械与先进智能装备紧密结合,在行业保持领军地位。这也要求邹丰恒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挑起“传帮带”的担子。
  “教徒弟的过程,也是师父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依托“松江区首席技师邹丰恒工作室”,邹丰恒积极开展员工培训,为促进青年技工成长贡献力量。近年来,他先后培育出焊工中级工123人,焊工高级工64人,焊工技师24人。
  邹丰恒注意到,年轻一代愿意学焊接技术的越来越少。“工作不分贵贱,只要肯奋斗、肯钻研,就一定能发光发热。”邹丰恒说,应该通过改变观念、提高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的技术工人,“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有更多年轻人以当一名优秀的工人为荣”。
  23年前,第一次走进车间所感受到的震撼,邹丰恒至今难忘:几十个电弧光闪耀,机器轰鸣,尽管衣服全部湿透,班组前辈仍在专注工作。“前辈们那种吃得苦、耐得烦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我也想以此激励年轻一代爱国爱岗敬业,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中为国争光。”
  近年来,邹丰恒相继获得上海市优秀农民工、全国优秀农民工等荣誉,今年还光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他坦言肩上的担子很重。“要从制造大国转型为制造强国,需要更多新时代的技术工人。”他说,会结合日常工作的所见所想,把一线工人的心声带到会场,继续传承和发扬大国工匠精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