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人民教育家于漪将敞开“记忆宝库” 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先生》讲述“教文育人”“心怀家国”“红烛微光”“赓续师范”故事

来自:解放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06


  记者  徐瑞哲
  一位93岁的耄耋老人,有着60多年的教学生涯,如今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由上海教育电视台倾力制作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大先生》,聚焦人民教育家于漪,将于本周末登上荧屏。
  在一年多的筹备和拍摄过程中,于漪先生接受了上海教视节目组7次登门专访,录制了大量宝贵的口述素材。与此同时,节目组还走访京沪苏浙等地师生、亲友20余人,采制30小时口述史料,整理50余年的珍贵影像资料,真实再现这位师者楷模的世纪人生。《大先生》采用4K高清拍摄,以人物传记形式,分为“教文育人”“心怀家国”“红烛微光”“赓续师范”4集,每集25分钟,定于10月15日、17日、18日、19日晚9时10分播出。
  从幼年时期家庭遭遇,到青少年时期在战乱中艰苦求学,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站上心仪的讲台,改革开放后又投入学校建设改革之中,以及直到今天仍孜孜不辍地从事教研工作……于漪老师事无巨细,向电视镜头敞开了她的记忆宝库。
  九旬人生,如歌绵长。全片以点带面、叙事抒情、夹叙夹议,比如于漪治理乱班,帮助后进学生的故事,传递着一个个爱的奇迹;又比如,于漪把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建设成为全国强校,而她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更是不遗余力。她总说:“我做了一辈子老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老师!”她也坦言:“虽然很累,但自己有限的经验能在别人身上开花结果,这就是一种幸福。”
  于漪老师曾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改革先锋”“人民教育家”等荣誉称号,尤其是2019年,我国首次颁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于漪作为基础教育界的唯一代表获此殊荣。
  除了于漪先生的口述纪实以外,《大先生》还在全国四地采访了于漪老师的学生、家人以及相关人员,实录有效素材16小时。摄制组还拍摄了大量素材,其中包括镇江中学画面、奖状、手稿等近90分钟。据统计,全片收集各类历史视频素材20部;各类历史照片近500张;于漪老师手稿及他人学术论文近300篇,均为纪录片的制作奠定了厚实基础。
  据透露,以《大先生》制作为契机,上海教育电视台整理了于漪老师相关资料近百小时,择其优者在纪录片中加以展现,其中有一部分为首次出现在荧屏上的珍贵镜头。除了采用先进的电视特技制作手段,纪录片还引入了书画艺术的表现形式:特邀书法家题写片名,提升片头包装的美学价值;邀请插画家根据每集的内容主题创作插画,并结合电视特技制作,使得画面既富有历史的厚重质感,又凸显主人公积极的美好心境;音乐方面,也邀请了沪上优秀的音乐制作人,根据全片的情绪发展专门编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