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话剧《英雄儿女》,烈士后代写了一封信——“抗美援朝精神完美展现在舞台上”
记者 诸葛漪
“很亲切、很感人,真人表演与影像交织,让人印象深刻。”71岁的饶政刚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看完大型话剧《英雄儿女》后说。1953年,饶政刚的父亲、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参谋长饶惠谭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时年38岁。昨天,在淮海中路复兴路口街心花园,饶政刚接受了本报专访。
烈士后代受邀看话剧
10月5日,饶政刚与姐姐等多位志愿军烈士后代受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邀请,观看话剧《英雄儿女》预演。看完演出,饶政刚给剧组写了一封1600多字的信:“感谢《英雄儿女》剧组所有编导、演员、剧组人员的辛勤努力,完美将志愿军英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展现在舞台上……”
饶政刚对父亲的最初印象,来自唯一一张全家福。泛黄的照片上,饶惠谭风华正茂,饶政刚是呀呀学语的婴孩,“父亲最后一次迈出家门时,我还未满周岁”。
1953年1月20日,饶惠谭从抗美援朝战场给家人写来一封信,“现时敌我相持于固定的战线,日有小接触,我们不断的(地)杀伤和小股的(地)歼灭着美寇强盗。敌人于(如)果敢于发动大的攻击作战则我必定获得大的胜利。现在我们志愿军全体同志都在为打更大的胜仗、消灭更多的敌人而努力着。我们在前线上努力杀敌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母亲和兄嫂等是光荣的家属,应当努力生产,为建设新中国和支援前线而努力才好,这是一个希望。”
两个月后,3月21日,饶惠谭在朝鲜铁原前线牺牲,年仅38岁。
电影《英雄儿女》给了小学生饶政刚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具象认知,“电影首映时,我在部队子弟小学读书,小男孩对军事片特别感兴趣,我看了无数遍《英雄儿女》。‘英雄赞歌’响起,感动油然而生。”
看见父辈伟岸的身躯
“话剧《英雄儿女》鼓舞人,精神奋发向上。”饶政刚说,英雄王成原型之一就是父亲所在第23军于树昌烈士,他孤身坚守阵地,最后高呼:向我开炮!祖国万岁!23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许家朋在反击石砚洞北山战斗中,用身体紧抵敌人机枪枪口,英勇牺牲,是又一位黄继光式的英雄。第23军志愿军老战士蒋庆泉也曾喊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在饶政刚看来,英雄精神会互相感染、互相激励,“战场上,不止一个23军战士喊出‘向我开炮’。”
话剧《英雄儿女》中的政委王文清的衣服让饶政刚想起父亲,“王政委穿着黄绿色呢大衣,我父亲的遗物中也有一件军大衣,和普通士兵一样是黄色。”坐落在奉贤区的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陈列着饶惠谭雕塑,雕像第一稿完成后,饶政刚审看,“我一看觉得不像,父亲怎么变得那么年轻?创作者愣住了,他们是按照我父亲的标准照做的,那时他还不到40岁,而看雕像的我当时快60岁了。”
上海解放后,饶惠谭作为淞沪警备区公安16师师长,本可以留在相对安全的大城市,但他毅然选择奔赴抗美援朝前线。临行前,饶惠谭专门去照相馆拍标准照,洗印100张赠送战友。饶政刚感慨,“父亲和战友们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他们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舞台鲜红的旗帜下,我仿佛看见父辈伟岸的身躯。”
“话剧《英雄儿女》应该多组织学生、白领观看。”饶政刚看过不少话剧,“和电影《英雄儿女》相比,话剧节奏更快,感人、激动人心之处毫不逊色。话剧舞台上,活生生的演员近在眼前,真喊、真笑、真眼泪,带出观众真情实感。”